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幻滅的花園城市


曾經,有個構想中的花園城市,居民三萬人、公園佔九分之一的面積、道路迂迴在綠地之間。現在,這個城市的居民有二十多萬人、公園只佔百分之一的面積、迂迴在水泥叢林間的道路像是迷宮。這個構想中的花園城市,叫做永和。



1955 年公告的永和都市計畫,模仿了英國郊區的花園城市。此種設計的另一個姊妹作,就是中興新村。當時的設計者,以永和過去十年的人口成長率來推估未來三十年的人口,因此料想不到後來居然擠進二十多萬人。設計者構想中的永和,大概房子都是獨棟別墅、擁有獨立的庭院與車庫。而不規則的道路,可以讓開車者迂迴在廣大的公園綠地之間,享受閒情逸致。

與構想背道而馳的是,湧進永和的人口只是因為住不起臺北市,只是為了晚上有地方睡覺,而不是為了享受閒情逸致。對地主們來說,他們寧可蓋出便宜而擁擠的公寓,賣給更多上述的人。結果,永和擠進超出計畫的人口。這樣一來,原先規劃的學校就不夠用了,只好把一些公園綠地拿來蓋學校。

另一方面,多些公園綠地可以提高房價,地主當然歡迎。不過前提是:蓋在鄰居的土地上,而不是自己的土地上。如果公園蓋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能蓋房子的代價算在自己頭上,而提高房價的好處卻外溢給鄰居。結果到頭來,沒人願意讓自己的土地變成公園。在強大民意的壓力下,永和的公園綠地不是變成學校,就是乾脆取消。

這個構想中的花園城市,原本擁有七個公園,現在只剩下一個半。二號公園有一半成為福和國中、一半成為住宅用地;三號公園有一半成為市公所等機關用地、一半成為住宅用地;五號公園有一半成為秀朗國小、一半成為住宅用地;六號、七號公園全部變成住宅用地。那倖存的半座公園,是地處邊陲的一號公園之一半,現在叫做仁愛公園;至於一號公園的另一半,一半成為永平高中、其餘成為住宅用地。

說也諷刺,唯一完整保留的四號公園,其倖存的原因卻是:剛好不在永和市境內。原來,1958 年永和鎮從中和鄉獨立出來,使這份都市計畫被拆成兩個部分。其中,四號公園被劃在中和這一邊。當永和的公園紛紛被取消時,四號公園因位於中和而得以倖存。不過,四號公園事實上有三面被永和包圍,雖然其本身位於中和,但好處大多外溢給永和了。

38 則留言:

  1. 我會建議直接改行政區分界,把四號公園還給永和,反正以永和的財力多一座公園也不會養不起。不過這樣中和人一定會哇哇叫,覺得無緣無故就「割讓領土」出去,喪權辱市,怎麼可以! 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中永和合併成雙和,那4號公園就很危險了

      刪除
  2. 永和與中興新村,是戰後蔣幫國民黨政權第一批都市計劃,可能也是1950年代僅有的二個新作的都市計劃,因為戰後都市計劃基本上都沿用日本時代。

    這兩個計劃,都有「疏開」的功能,1950年代的台灣,戒嚴令從沒想要取消,台灣海峽仍有零星海空砲戰,被認為無異於戰時;中興新村是把省政府從台北疏開到草屯(省政府在今行政院、監察院辦公,行政院在總統府內辦公)。

    永和都市計劃有兩個目的,一是容納1949來台的部份中國難民(總數150萬),二是預定容納從台北市疏開的機關單位及居民,永和距台北市中心很近但又不太近(太近就沒有疏開的意義了),於是中選。

    永和會變成現在這樣子,只能說當年的國民黨政府空有計劃能力,卻沒有執行能力。最上端的都市計劃官員,有西方的現代都市計劃概念,中下游的台北縣政府、永和鎮公所卻毫無都市計劃概念,在1960-1970年代人口大量湧入時,絲毫沒有管制,還任由地方政府廢止原有的都市綠地公園計劃,這群愚蠢的官員民代,深信人多就是發展,就能賺錢,沒有品質管制概念。

    一直到今天,絕大部份地方行政單位,還會「慶祝」他們人口達到特定數字(例如10萬、20萬、100萬),甚至提供獎金誘使外地人遷入行政區及新生人口。這些公職民代一直沒意會到,人口急速增加代表的絕對是都市居住品質的下滑。當年獨裁的政治體制,也使得公共利益呼聲不能上達,中央上層官員不必理會正常民主國家應均衡發展的請求,這也是外來政權的特性,他們沒打算在此久居,長遠發展,是造成永和,及環台北市衛星城鎮的特異現象。

    回覆刪除
  3. 請問可以借轉至ptt嗎

    版主回覆:(12/15/2007 03:20:08 PM)


    附上網址連結即可。

    回覆刪除
  4. 依照王章清的口述,花園城市計畫根本就是在中永和已經變難民營後才事後出現的,非常奇妙啊@@

    回覆刪除
  5. 對,中永和是王章清有參與;中興新村規劃則是劉永懋(省政府建設廳副廳長,台大城鄉所劉可強教授之父)帶領主持規劃的。

    回覆刪除
  6. 我想轉錄到我的網誌,不知道可不可以,我會加上您的來源網站,謝謝!!

    版主回覆:(12/21/2007 11:32:34 AM)


    請便。

    回覆刪除
  7. 這句話的開頭讓我突然回想起好多好多年前,好像是某堂人文地理,當時教授好像就是用類似的話開頭,結果全班嚇了一跳。

    永和的都市規劃不是出自日本人之手啊?看來我當時課沒專心聽,一直以為是日本人規劃為花園城市的。

    回覆刪除
  8. 有個疑惑。1958年永和才由中和析出,1955年公告的都市計畫就用「永和」一名了嗎?

    回覆刪除
  9. 1955年的都市計劃名稱當然不會有「永和」兩個字;就直接是中和鄉都市計劃。

    「永和」之名是獨立設鎮時,才發明出來的名字,不是根據任何古地名。

    回覆刪除
  10. >>永和的都市規劃不是出自日本人之手啊?

    日本時代,把中永和一帶計劃作農業區及大水來時滯洪淹沒區,以保護台北市免於水患。就沒有做都市計劃了,不打算讓這裡住人。
    就水文的觀點,大台北地區最好的滯洪疏洪區是這裡,這裡住滿中國難民20年後,才開闢「二重疏洪道」來解決淡水河水患問題。
    為了遷就這裡住滿人的既成事實,20年後花更大的代價。

    回覆刪除
    回覆
    1. 永和以往長年淹水,叫做溪州,可以滯新店溪的洪。至於大漢溪的洪,就要滯在二重,三重了。並非中永和滯整個台北市的洪。

      刪除
  11. 我之前有聽過另外一個說法
    中永和是中國難民留美學者的傑作
    就路形看來,是跟美國城市的suburban路形頗為類似
    這種路形加上高密度人口
    開車起來就頗為歡樂了 Orz
    前陣子開車誤入中和差點回不了家

    這是一個沒辦法砍掉重練的地方啊,哭~~

    回覆刪除
  12. 請救救地球的另一面!

    我們住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列治文市(阰隣曾被列為全世界最怡人的城市温哥華),市政府要將一片136英畝原是開揚翠綠的草地用作高樓大廈發展用途。
    請幫幫忙!發動你們的綠色力量組織;和通知你們的加拿大朋友,發起反對信。否則我們的城市又變成「永和」了。
    詳情請参閱我們「保存花園城市聯盟」的網站 www.GardenCityLands.ca

    謝謝!

    回覆刪除
  13. 恍然大悟 其實很多地方以前也都有公園規劃

    回覆刪除
  14. 您好,我在PTT上看到你被轉貼的文章,進而來到這裡。關於永和原本預計要建7座公園,但是最後卻只剩下一座"四號公園"的這個都市規劃,以及原本希望向英國有彎曲道路的文章,我先前並沒有看過。我要交關於永和都市計畫的報告,想引用你的資料,並會附上你的名稱和網址,希望你可以允許,謝謝XD

    版主回覆:(12/23/2007 08:34:35 AM)


    可以看看這本論文:《昨日的明日花園城市─永和都市計畫之移植與形構》,廖盈琪,1998,臺大城鄉所碩士論文。

    回覆刪除
  15. 請問哪裡找的道:《昨日的明日花園城市─永和都市計畫之移植與形構》,廖盈琪所寫的論文??

    版主回覆:(06/12/2008 12:53:29 AM)


    國家圖書館、臺大圖書館應該都有。

    回覆刪除
  16. 很有用的資訊,最近有在看房子。想要引用一些文字在自己blog,謝謝。

    回覆刪除
  17. 這樣的一個花園城市,後來却變成高樓林立,走進去不只繞不出來,還會被一堆車塞在裡面,實在是個噩夢。只能等待未來是否有都市更新的計畫──只是那恐怕要好幾十年了吧。

    回覆刪除
  18. 永和規劃為花園城市的夢想只停留在紙上,之後第一個將理想實驗的地方是霧峰的光復新村,真正落實的是中興新村,但現在中興新村即將規劃為科學園區,11月21日已舉行揭幕儀式,我實在不願看到寧靜的家園與這片綠意因此消失,成為消失的理想國,我也是從小在中興新村成長,有空歡迎來我的部落格看看大家彼此交流

    回覆刪除
  19. 台灣人都是這樣
    短視近利
    只知道花園城市很流行 又有選舉議題

    但實際上要施作時
    沒人在管
    只要能有錢賺
    甚麼都不管

    回覆刪除
  20. 你明明知道來龍去脈
    卻在最後酸永和人都跑去四號公園、要收門票
    這這一整篇是在寫好玩的不成?
    政府的錯誤政策,為什麼要永和人來扛、被奚落?
    最奇怪的就是,你明明就瞭解"理想中的花園城市"怎麼變成現在的模樣的。

    回覆刪除
  21. 樓上的永和人也不需這麼氣憤
    版主或許只是這樣開開玩笑也不算調侃
    就永和地狹人稠的程度來看
    生活品質這部分有差是不爭的事實
    況且就算真的有所不滿
    也是可以選擇不要住在那裡
    不需要激動地批評版主吧
    最後感謝版主分享這份平常很少能看到的古老都市計畫

    回覆刪除
  22. 這樣也算"奚落"和"酸"?
    永和人同學心理這麼容易受傷以後當兵或出社會很辛苦的wow,
    尤其大專義務役下士班長剛到部更是整天被酸不停,

    培養點幽默感吧,
    怎不視為版主在為中永和人叫屈?

    真要說奚落也還比較像是奚落中和人當冤大頭吧?

    回覆刪除
  23. 大家或許知道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從臺北市新生南路遷過來這個公園好幾年了,但是有沒有人注意過,圖書館前的旗桿除了國旗、館旗之外,還有中和市旗?

    其實,「公園的維護成本算在中和頭上,而公園的好處大多外溢給永和」這個狀況,目前並不存在。這當中,那面旗子的故事大有來頭。

    中和市(或說,臺北縣)好不容易有機會得到一所國立的公共圖書館(其實原來該館就有中和閱覽室),這11公頃的巨大公園當中,圖書館佔地4公頃,開放空間3公頃。

    不屬於圖書館範圍的部分,市公所很早便希望由圖書館負責。但是圖書館遷館後仍維持新生南路時代的預算跟編制,館內甚至連辦公室都只能用半間(付不出電費),還得招募大量義工(編制人員的六倍)。

    2004年時,杜正勝部長僅允諾四公頃外的七公頃內逐年編列預算。到了2008年,這個公園已經完全由圖書館管理。

    而且,圖書館回饋中和市民市民教室一間、國際會議廳一百場、地下一樓八二三文物館移借地方使用,永和市民也受惠。

    往東走10分鐘,秀朗國小旁還有一所永和市立圖書館民權分館,當然,也歡迎中和市民利用。

    永和人跟中和人都別生氣了吧,現在公園是教育部出錢養的。

    回覆刪除
  24. 先前看到一篇文章說到新竹是在日治時期本來規畫有十處公園,但最後完成開闢的僅一、二號公園(今十八尖山及新竹公園),一直想找新竹當初都市計畫的圖,可惜一直找不到,很想知道消失的八處公園當初的規劃,不知您是否有這樣的資料?謝謝

    回覆刪除
  25. 從小就是在中永和長大的~~看到這好有感覺喔~~借轉錄

    回覆刪除
  26. 因本人已在工作 不方便至圖書館借閱 想跟你詢問是否能借閱PDF檔案

    回覆刪除
  27. 借轉~謝謝
    我本身就是身(戶籍)在中和,生(生活)在永和

    http://djkinder.pixnet.net/blog/post/43213936-fourthpark
    這是我的文章,歡迎給我些意見

    回覆刪除
  28. 板橋中和永和新店的長路(2段以上)是弧形的,甚至會轉九十度.
    這是第一印象


    三重新莊板橋中和新店都有工廠
    只有永和沒工廠
    這是第二印象
    為何 ? 請高手賜教

    回覆刪除
    回覆
    1. 私認為~光住的地方都這麼擠了~自然就榨不出多餘的空間蓋廠房囉。

      刪除
  29. 讀了你的文章
    真的很認同耶
    今年剛好參加NGO大雙和花園城市聯盟,
    主軸跟中和花園城市發展有關
    9月25號已經在四號公園有過一場論壇了
    12/10有一場高峰會
    您洛是有興趣可以一起來聽聽歐

    回覆刪除
  30. 葉先生 花園城市與現狀比較非常有趣 能否引用至建議書 關於永和歷史的部分?
    此外 我對地圖也很有興趣 發現 渡船頭 與永和聚落發展的一些線索
    若不介意 有機會向您請教 討論
    多謝

    回覆刪除
  31. 你好 請問一下那張圖是從哪裡來的 可否讓小弟知道作為文章之用

    回覆刪除
  32. 怎麼什麼事情都跟外省難民有關係啊煩

    回覆刪除
  33. 葉先生您好。
    國軍帳務中心舊址,將要轉變為,永和的開放空間,想邀請您來參加討論,不知可否?
    也歡迎讀者參加。

    回覆刪除
  34. 1955沒有永和,那時還是中和。哪來的1955永和都市計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