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模型


像這樣的捷運路線圖,可以指引人們轉乘捷運,似已被公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幾乎不會有人質疑:這張地圖與真實世界有蠻大的落差。實際上,捷運的路線並沒有這麼直;車站與車站之間並非等距;甚至,地下的路線根本就看不到,怎麼可以畫成肉眼可見的路線呢?真實的世界,應該要像下面這樣才對。


不過,如果有人真的拿上面的影像去搭乘捷運,很可能會被當成是瘋子。真實世界裡有太多瑣碎的細節,像是路線直不直、車站等不等距、路線看不看得到。這些細節對於人們理解「如何在這個世界中轉乘捷運」,不但無關緊要,甚至是惱人的干擾。顯然,真實世界使人迷失在細節的迷霧之中,而概念化的世界 (模型) 則可抽絲剝繭,幫助人們理解真實世界。捷運路線圖作為一種有效率的模型,自然要去蕪存菁,而不是百分之百複製真實的世界。

社會科學中也有許多模型,像是價格的模型、所得的模型、投票行為的模型……。我常在分析的擴散、外溢、模仿,也是模型。但說也奇怪,就在捷運路線圖被普遍接受的同時,卻有許多人對於社會科學的模型抱持敵意,將其視為毒蛇猛獸。

模型當然不等於全部的世界。用一套模型去理解全部的世界,就像用一張臺北捷運路線圖去認識臺北的一切,顯得相當愚蠢。不過,沒有模型,我們將會迷失在瑣碎細節的迷霧之中,導致對於任何事情都是一知半解。比較恰當的態度,是分辨模型的能與不能。任何模型,都經過去蕪存菁的過程。至於要去什麼蕪、存什麼菁,乃根據欲理解的世界而做選擇。因此,面對一套模型,我們最好先瞭解它的主旨是什麼?在這個主旨的範圍內,它可能是理解世界最有效的途徑。或許,它有一些缺點,需要修正。超出這個主旨之外的模型亂套,則會貽笑大方。

回到捷運路線圖的例子。對於理解「如何在這個世界中轉乘捷運」而言,它確實有用。不過,如果你要拿這張地圖去找加油站,卻找不著,那就不能怪罪這張地圖「與現實脫節」了。

11 則留言:

  1. Richter 大大的說法+1

    回覆刪除
  2. 以英國地鐵為例,有時明明改走平面道路只要2分鐘腳程的兩站,卻因為分屬不同路線,所以在地鐵簡圖中相距甚遠,甚至還要轉幾次車才能到。

    回覆刪除
  3. 失準的地圖台灣也有哇,捷運木柵線跟新店線就是一個好例子啊。
    台大前門跟後門的距離,坐捷運轉車至少要一個小時耶。

    回覆刪除
  4. 給 sutl 走路的地圖敬請笑納..

    http://0rz.tw/a93CT

    回覆刪除
  5. sutl指的是站跟站之間的距離,地表上接近,地底下路線卻相隔很遠(沒搭過英國地鐵不知道= =?)
    lyic指的是台大的前門和後門,台大應該只有公館站吧...所以在地底下的路線設計如何繞,就算投射到地面上來看對到台大的前門和後門,應該也沒啥影響吧....

    回覆刪除
  6. 我想lyic指的應該是台大前門的新店線公館站和離辛亥路後門很近的木柵線科技大樓站吧~呵呵

    回覆刪除
  7. 是的,英國確實是這樣。舉例來講 Tottenham 到 Covent Garden 其實非常近,但是分屬兩條不同線路的地鐵,所以走路反而快。

    回覆刪除
  8. 板主您好,拜讀您的文章深覺獲益良多。請問日治時期台北地鐵的都市計畫的有關資料該用哪些關鍵字尋找呢?或者哪本書曾經提及過呢?謝謝!

    回覆刪除
  9. 我能了解版主所說的意義。其實並不是引喻失當的問題,而是正當邏輯與通理普遍性的問題。一般人都會假設:"學者"的邏輯性最為嚴謹,而且會在其人格與研究主題上一體適用。其實不然。人非聖賢,所有人(包含學者)都有其獨特立場,因此很可能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對某些事僅會用"相對公正"的態度來看待,但不代表沒有個人偏見在內。所以版主所言"他們不能接受社會科學的模型,則也應該拒絕使用捷運路線圖",是在"絕對公正"的態度下所做的作為。誠如版主所提的"模型",也是一種"相對公正"的作為呀!

    回覆刪除
  10. 捷運(地鐵)的地圖,是以坐捷運地鐵的角度來畫, 當然是以坐捷運地鐵的角度來衡量"是否準確".


    用步行距離來衡量捷運(地鐵)的地圖,就好比用尺量體重, 用秤量身高. 很有創意.

    回覆刪除
  11. 拓璞式的地圖是真正的抓重點 讀者要什麼 地圖就顯示什麼
    把其他這次沒用到的信息給過濾掉 有點像GPS導航


    例如
    衛星雲圖只顯示雲 無法顯示雨量和風速風向氣壓
    還不如只顯示颱風路徑與暴風半徑的颱風簡圖 外加氣壓 豪大雨特別標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