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上了面積的當 2012


上面是維基百科描繪 2012 年區域立委選舉結果的地圖。國民黨贏的選區塗上藍色,民進黨贏的選區塗上綠色。這看起來相當順理成章。不過,地圖會說話的讀者應該都知道,這樣的地圖有什麼盲點。



目前,臺灣的選舉制度是一個選區選出一席立委,無論其面積大小。但上面的地圖容易使我們注意面積大小,而不是席次多寡。結果,大臺北地區的重要性在上面的地圖上看起來簡直無足輕重。

我仿效英國國會選舉中常見的蜂窩圖 (見:〈上了面積的當 2010〉),設計出臺灣的國會席次分布圖。在這樣的地圖上,大臺北地區的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


17 則留言:

  1. 像是,宜蘭、花蓮、台東佔了台灣三分之一面積,而只有三個人代表,而選舉重點的人口集中地區,卻因管轄區域較小,這使一般人看選舉地圖時可能造成盲點。

    回覆刪除
  2. 但就算如此,看起來依然是55波^^

    回覆刪除
  3. 看到您文章裡的連結講到cartogram,想請教有沒有一種地圖是根據平均或最快交通時間畫出來的?例如:桃園要到武陵農場最快只能坐車,到香港最快是坐飛機,結果其實到香港的時間是比較短的...

    回覆刪除
  4. 不知道每區的投票人口差異有多少。

    日本目前有選區大小不一的違法問題。

    回覆刪除
  5. 實際上維基百科上這張圖的最原始版本是2008年我因應「單一選區兩票制」所做的圖,後來經過其他網友的重新編修變成了現在的版本。沒錯,這樣的圖確實會讓面積大的選舉區的選舉結果在視覺上產生較大的影響力,同樣是學地理的我非常了解。但相信您也清楚,不同的地圖(甚至只要是不同的資料呈現方式)都會產生不同的盲點。蜂狀圖容易造成不相鄰的區域相鄰以及相反結果,沒有辦法直接顯現出整體性的藍綠版圖,而這相對而言是維基百科上的版本所可以展現的。另一方面,維基百科的相關條目其實也都有其他數字或是席次圖等資料來補強。只能說不同地圖各有不同的優缺點囉!

    回覆刪除
  6. http://de.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Datei:Bundestag_2009_PIRATEN.svg&filetimestamp=20110112151530
    地圖色彩淺薄差異反應政黨屬性程度差異
    可能比版地圖更加有意義

    台灣之區域席次分配比例 差異過大 30~40倍以上之差異 用席次其實嘛是扭曲實際民意

    回覆刪除
  7. 主要還是連江縣的問題,只有連江縣這一席是幾千人的選區。

    原住民議席基本上應該沒人敢刪,太政治不正確了。如此一來,整個問題就只有「馬祖該不該硬支稱一個縣政府」這一個議題而已。其他的席次如金門馬祖,最少也有十幾萬以上的人口,跟最多人的宜蘭其實差距不算太大。

    回覆刪除
  8. 當初某位林姓聖人強行縮減立法委員的席次,再加上「各縣市至少一席立委」的限制式,自然就會有這種奇怪的狀況。

    如果說,可以以連江縣(應該是全國最小的縣)為基準,換算立委席次,應該會好些

    回覆刪除
  9. 英美日德的上﹙參﹚議院席次就不是按一人一票分配代表名額。

    美國參議院名額是一州二席,地廣人稀的阿拉斯加州和人口最多的加州同樣是二席參議員,每位議員所代表人口相差幾十倍。

    英國、德國、日本的上議院也有不照人口而照區域來分配上議院席位的類似情形。

    一人一票是在下﹙眾﹚議院。

    重大事項都要兩院一致通過,這制度表明要把不是按一人一票分配代表名額的上﹙參﹚議院放在可以否決重大議案的地位。

    英美是老牌民主國家,日德民主選舉也有百年以上歷史。

    立法院是一院制,採取老牌民主先進國家的上﹙參﹚院與下﹙眾﹚院混合制。

    回覆刪除
  10. 請問版主,蜂窩狀的主題圖要如何繪製?
    謝謝

    回覆刪除
  11. 不好意思 我不是很聰明 不過我看你的圖 我理解的意思就是譬如說 假設學校要各年級選出學生代表 國一國二國三各一位 然後討論的時候各年級都有一位代表 結果主席每次都點國三代表發言 最後的結果也是以國三意見為主 看起來各年級都有代表可以發表意見 最後還是以少數人意見為主 所以國民黨為了保證擁有最後決定權 儘管地盤不大但畫分行政區域 看起來藍的錄的各一半 最後還是國民黨佔多數 因為一塊台北市就逼近民進黨的席次 所以是無言的結局...?

    回覆刪除
  12. 美國參議院只有一百席,一州二席.
    阿拉斯加州的參議員所代表的選民人數,只有加州參議員的 1/50. 但是在參議院一樣是一席一票.

    有人說美國不民主嗎 ?

    民主人士以美國民主為師,為何對美國參議院視而不見 ?  碰到美國與自己的主張不一樣時,就靜悄悄.     

    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的上議院也有類似的規定,  上議院不依人口分配席次,以保障各地區(縣邦郡省)與傳統社會結構各大群體利有相當的代表在議會. 
    上議院可以否決依人口比例決定代表數目的下議院的議案.

    美英法德日,最先進的五國,都是兩院制.


    台灣是一院制,所以採取上下議院混合制.  
    花東澎金馬如果沒有最低席次的保障  那其它縣市誰有資格代表花東澎金馬的當地利益 ?



    回覆刪除
  13. 回應13樓,美國是由許多州組成的聯邦國家,參議員是州的代表,所以不分大州小州都是一州2席,眾議員則是人民的代表,所以眾議員依人口比例決定席次,也所以不屬於任何州的華盛頓DC沒有參議員,只有眾議員,美國不是不民主,而是他們的民主制度,台灣人並不懂。

    回覆刪除
  14. 馬來西亞大選蜂窩圖:http://ge13map.com/

    回覆刪除
  15. to 聯邦制度:
    美國的哥倫比亞特區不但沒有參議員,也沒有眾議員!

    哥倫比亞特區只有「代表」(delegate)而已,代表只能出席各委員會,不能參與眾議院院會投票。這種人民代表,波多黎各、關島、薩摩亞這些屬地也有。

    回覆刪除
  16. 看了一下維基,2008年中華民國立委選舉倒是有畫蜂窩圖。另外韓國總統選舉則都有畫用人口當面積的選舉圖

    回覆刪除
  17. 臺灣這點還不太明顯, 但美國總統選舉的兩黨分佈圖盲點就大了, 因爲民主黨-都會區 vs 共和黨-鄉村地區 態勢很明顯。 臺灣雖然都會區偏藍,鄉村地區偏綠 但是面積更大的原住民的山區挺藍, 將這個divide 給balance out 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