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五:日本領有臺灣時,只允許原住民選擇成為日本國民,而漢人則被歸類為「清國人」。根據1905年的人口普查,清國人只有八千多人,可見臺灣的漢人只有八千多人。至於近三百萬的本島人,通通都是原住民。
這個流言的可信度大概跟飛碟研究一樣,大部分小學生也不會上當,根本用不著我來澄清。只不過,這麼虛弱的東西居然還能被刊登在《自由時報》上 [1],可見其還是有一些擁護者。
很簡單,只要把 1905 年人口普查的報告書拿出來,流言立刻就被戳破了。上圖即擷取自 1905 年人口普查的報告書 [2]。顯而易見地,本島人分成漢人、熟蕃、生蕃三種,而漢人又佔了本島人的 97.2%。怎麼能說只有八千多個清國人是漢人呢?
這個流言宣稱其根據是《漢譯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日本人中之本島人與外國人中之清國人之界限,不得不多贅一言。即於本島改隸之時,以何標準而定日、清兩國所屬是也。查明治二十八年日令第三十五號臺澎住民退去條規者,係依日清媾和條約第五條,如土著清國人願由本島退去者,須於明治三十年五月八日以前呈稟方可;如不於該日以前呈請退去之土著清國人,概應編入於日本國籍,而得為日本人之分限也。換而言之,即於明治三十年五月八日以前有否呈請,則可甄別其依然為清國人,或為新日本人之唯一標準也。」
有人宣稱「土著清國人」指的是臺灣原住民,而漢人則沒有選擇國籍之權利,因此漢人通通成為清國人。再強調一次,史料必須在脈絡之下運用。我們得先釐清《漢譯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是什麼東西?
1905 年人口普查的正式名稱為「臨時臺灣戶口調查」,總共出版八本報告書 [3]。其中,《要計表》報導各街庄社之戶口;《集計原表(全島之部)》、《集計原表(地方之部)》報導各項統計數字、《結果表》報導概括性數字;《調查顛末》報導調查的執行方式與過程;《職業名字彙》報導職業的分類與索引;至於《記述報文》則針對調查結果作文字性敘述。以上七本報告書,皆使用日文。由於當時臺灣人的日文識字率還不高,總督府又將《記述報文》翻譯成漢文,此即為《漢譯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也就是說,漢譯本的每一段文字,都可以在日文原版中找到原文。
前面那段漢文,就是從下列原文翻譯出來的:「日本人中ノ本島人ト外國人中ノ清國人トノ限界ニ就テ茲ニ一言ヲ要スルモノアリ他ナシ本島改隸ノ當時ニ於ケル日清ノ所屬ヲ定ムル標準是ナリ明治二十八年日令第三十五號臺灣及澎湖列島住民退去條規ハ日清講和條約第五條ニ基キ從來ノ清國人ニシテ本島ヲ退去セムコトヲ希望スル者ハ明治三十年五月八日前ニ退去ノ屆出ヲ為スヘキ旨ヲ規定セリ即チ同日前ニ退去ノ屆出ヲ為ササリシ清國人ハ日本國籍ニ編入セラレ茲ニ日本人タル分限ヲ取得セリ換言スルハ明治三十年五月八日前ニ退去ノ屆出ヲ為シタルト否トハ依然清國人タルヤ將新ニ日本人ト為リタルヤヲ識別スル唯一ノ標準タリ」[4]
顯而易見,漢譯「土著清國人」的意思是「1895年以前居住在臺灣的清國人」,不是指原住民。不僅如此,《記述報文》很清楚地記載:本島人分成蒙古人種與馬來人種。其中,蒙古人種包括福建人與廣東人,兩者都是漢人;而馬來人種則包括生蕃與熟蕃 [5]。那些想利用《記述報文》創造流言的人,不知為何卻看不到這一段。
流言六:1915年的《臺灣日日新報》報導臺灣共有熟蕃321萬人,可見當時的臺灣人大多是平埔族。
既然現在的《自由時報》會出現錯誤內容,95 年前的《臺灣日日新報》當然也會。尤其,當時報社人員得在夜晚時挑燈排鉛字,誤植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這則報導刊登於 1915 年 6 月 28 日,標題為〈臺灣發達比較〉,有關人口的報導如下:「內地人二十九年一萬人、現在十三萬人▲熟蕃二十九年二百五十七萬人、大正元年三百二十一萬人▲生蕃三十年八萬二千人、大正元年十二萬二千人▲外國人 (首為支那人) 三十二年一千人、大正元年一萬七千人」
請記住,並非年代久遠的東西,就是可信的史料。運用史料之前,必須先檢查其可信度。倘若某個史料與其他所有相關的史料都矛盾,那麼這個史料是不足信的。上述《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就屬於這種情況。
如前所述,1905 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熟蕃共 46,432 人。而 1915 年的人口普查則顯示熟蕃共 47,676 人,如下圖所示 [6]。顯而易見地,1912 年時熟蕃怎麼可能突然跳到 321 萬人呢?
明治二十九年 (1896) 內地人 10,584 人
明治二十九年 (1896) 本島人 2,577,104 人
明治三十年 (1897) 生蕃 82,100 人
明治三十二年 (1899) 外國人 1,292 人
而《臺灣總督府第十六統計書》記載大正元年 (1912) 的人口如下 [8]:
內地人 122,793 人
本島人 3,213,221 人
生蕃 122,736 人
外國人 17,929 人
很顯然地,《臺灣日日新報》將「本島人」誤植為「熟蕃」。
補充說明的是,1905 年與 1915 年的人口普查並未調查住在蕃地的生蕃,而《臺灣總督府統計書》則將住在蕃地的生蕃納入統計,因此後者的生蕃人口大於前者。再者,《臺灣總督府統計書》將生蕃獨立於本島人之外,而前揭人口普查則將生蕃放在本島人底下。這也顯示出當時生蕃的特殊性。
註釋:
[1] 〈台灣第一份人口統計資料〉,2010 年 1 月 17 日《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集計原表 (全島之部)》,頁1。
[3] 關於日本時代統計資料的目錄,可參考:吳聰敏、葉淑貞、古慧雯編《日本時代台灣經濟統計文獻目錄》,第2版,2004,臺北:翰蘆。
[4]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頁448。
[5] 擷取自《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頁56。
[6] 擷取自《第二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上)》,頁16。
[7] 《臺灣總督府第七統計書》,頁211。
[8] 《臺灣總督府第十六統計書》,頁35。
終結幾個平埔血統論的流言 (一)
終結幾個平埔血統論的流言 (二)
終結幾個平埔血統論的流言 (三)
終結幾個平埔血統論的流言 (四)
看了您一系列的論證,我心裡感到很難受...
回覆刪除認同...不小心的話,就變成了種族主義,我現在也突然理解為什麼某社會在強大壓力下會冒出種族淨化這種東西來了
版大:
回覆刪除大文借用轉載於此: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30.html
楼主说的很好,可惜有人还是不承认
回覆刪除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2037371/
另外我們看井出季和太《台灣治績志》這段:
回覆刪除「交通語として必要なるに依り、土人間には廈門語あり、広東語あり、廈門語には漳州話、泉州話の別あり、又藩人には種族の異るに従って異れる藩語あり...」
顯然所謂的土人並不是指原住民,而是漢人。有趣的是,日本人把漳州話和泉州話看為廈門話的方音,然而實際上廈門話卻是漳泉濫的結果。
在日語中,土人的土是土著,而這是指長期居住該地的人,跟現代中文常用語意不太一樣。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6/29/2010 02:03:39 PM)
文言文「土著」指的就是「定居當地的人」,例如乾隆16年閩浙總督稟報福建省戶口時是這樣寫的:「查照保甲門牌,除去流寓人等,實在土著男婦大小戶口總共七百八十五萬三千六百八十四名口」。其他年份、其他省分,用語皆相同。
「土著」衍生出原住民族的意思,應該是很晚近的事情。
Machun and Japanese Empires are all affected by Han's culture, which only recorded the father-side data. Many family-tree records in Taiwan simply list parts of the true heritage. Many hidden heritage from the mother side are simply ignored or fabricated. That is why even these official records still have blind spots. I will recommend the author to keep an open mind to research deeper on these related issues.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7/07/2010 04:11:00 PM)
How the paternal heritage system hiding the history of maternal side is one thing, but distorting the meaning of official statistics is another thing.
不管他是什麼樣的人種皮膚,眼珠.髮色,說什麼樣的語言(原住民語.普通話.客語.河洛話.越南語.英文...都可),只要經過合法程序歸化!那他只有一種身分就叫作台灣人!
回覆刪除身為台灣人有幾種義務;
一.台灣人必須保護台灣這塊土地,因為我們只是過客.未來有需多的子子孫孫要在這塊土地生活!不能貪圖一時利益而破壞了未來子孫要生活的好山好水!
二.台灣人必須保護在這塊土地生活的人們,保護著我們的家人.親戚.朋友.鄰居.社區,讓上述的這些台灣人過著可以追求自由.民主.免於恐懼.追求幸福的生活!
三.任何企圖用祖國.祖先(不管他的祖先祖國是中國.美國.越南.日本..).等等的連結.種種的理由,來達到讓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由外來國家統治的人,都是台灣人的死敵!台灣的人民有義務制止.糾舉.制裁這些人!這不是民粹!這是台灣人民的底線生存權利!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這幾百年來也受夠了外來者統治剝削!
"他只有一種身分就叫作台灣人"???
回覆刪除你這樣還不是推崇一體化,
只是一體化的對象從"大日本帝國皇民"或"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成了"台灣人",
移民文化差異是我們必須承認的現實,
認同並非得是排他性的,
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複數認同"又有何不可?
建議到金門或山上原住民部落走走,
比較一下他們對"台灣人"甚至族群的分類定義和歷史觀點是不是和你相同,
如果不是,思考一下究竟哪個觀點才是"台灣人",
是你說了就算?
"台灣人有幾種義務"???
義務也是你說的算嗎?
我不贊成和中國合併就應該制裁贊成的人嗎?
你憑哪一條剝奪人家平平是住民對於這塊土地的前途自決權利?
你"免於恐懼"了換政治主張不同的人怕被制裁而恐懼?
"OO人的死敵"、"生存權利"、"外來者統治剝削"...
你提到的,"我的奮鬥"裡剛好一條都不缺
請問,日本是以什麼「標準」判斷蒙古人種(漢人)、馬來人種(生蕃與熟蕃)的分別呢?
回覆刪除不會是驗血或是測DNA吧 :D 有沒有可能是以「漢化」的程度(例如會講哪幾種語言)來判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