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4日 星期日

那些失敗的研究構想(二)


在歷史地理學界有如聖經一般的〈臺灣堡圖〉,不僅記錄19-20世紀之交的傳統地名,還以片假名為這些地名標記讀音。例如,同樣是坑,深坑的「キン」標記泉州話的/khinn/;臺中大坑的「ケン」標記漳州話的/khenn/;楊梅老坑的「ハン」標記客家話的/hang/。如果我們將這些地名發音所屬的語言變體辨識出來,不就能夠畫出19-20世紀之交臺灣的語言或方言分布嗎?於是,一個研究構想就這樣展開了。

一開始,辨識結果的確令人振奮,頗符合我對臺灣語言地理的認識。例如,在通行泉州話(安溪腔)的景美一帶,溪仔口(今尚存溪口街、溪口國小)的溪標記「コエ」,確實是泉州話的/khue/。在通行漳州話的臺中一帶,旱溪的溪則標記「ケイ」,正是漳州話的/khe/。


然而,這個研究進行不到一週,我就決定放棄了。何以如此?

〈臺灣堡圖〉將臺灣切割為463張地圖。我發現,同一張圖幅的地名通常標記同一種語言變體。但同一地名若跨越不同圖幅,有時會標成不同發音。例如,位於樹林的石頭溪跨越兩張圖幅。在右邊的圖幅中,溪標記「コイ」,是泉州話的/khue/。在左邊的圖幅中,溪標記「ケー」,是漳州話的/khe/。


如此看來,〈臺灣堡圖〉的標音反映的大概是那張圖幅的「發音顧問」怎麼講,不一定是當地人怎麼講。雖然有些參考價值,但不是絕對正確。於是,我不得不停止這個研究。

3 則留言:

  1. 葉教授您好!

    敝姓沈
    在此向貴公司報告:

    我這邊代表「無有設計」執行以下專案
    《教育部普通教育課程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的美學教育拍攝案(教育部線上課程)

    去年範例:

    https://m.youtube.com/watch?v=iUjXPdGxvwQ

    向葉教授闡述以下情況:
    由於我們邀請拍攝授課的紀錄片導演 洪淳修 導演,
    情況是這樣的 由於我們邀請拍攝授課的紀錄片導演 洪淳修
    在課程尾聲推薦參考資料時 推薦您的《地圖會說話》部落格,
    期盼將您富有專業獨到有趣見解的部落格推薦給學子,
    我們製作組希望能使用您部落格的截圖作為影片中的安插畫面,
    不知是否能取得您的授權?

    並再向葉教授說明

    這是免費的課程

    未來會上傳的平台有:

    國教署高級中學學科資源平臺 https://ghresource.mt.ntnu.edu.tw/nss/s/main/p/ArtsAndLifeTPD05

    藝術生活學科中心youtube官方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mmkvuvSgQkU1Gr88i7Aqg

    全國的高中生都可上網選修此選修課程
    製作此線上的主要目的
    是為了缺乏教學資源的偏鄉學子,
    相較於都會區,偏鄉對於影像教育的資源較匱乏。
    期盼透過此共享平台,啟發學子對於影像創作的興趣與認知。

    目前訪談內容已拍攝完畢,正在後製中,
    謝謝您的耐心閱讀,期盼與葉教授順利合作,非常感激!
    由於查不到您的email
    只好先在此留言 不好意思打擾了
    我的email是:
    shen8668@gmail.com
    期盼與您取得聯繫


    無有設計 專案企劃/製片 沈懿敬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