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地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地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3月14日 星期日

那些失敗的研究構想(二)


在歷史地理學界有如聖經一般的〈臺灣堡圖〉,不僅記錄19-20世紀之交的傳統地名,還以片假名為這些地名標記讀音。例如,同樣是坑,深坑的「キン」標記泉州話的/khinn/;臺中大坑的「ケン」標記漳州話的/khenn/;楊梅老坑的「ハン」標記客家話的/hang/。如果我們將這些地名發音所屬的語言變體辨識出來,不就能夠畫出19-20世紀之交臺灣的語言或方言分布嗎?於是,一個研究構想就這樣展開了。

2021年2月15日 星期一

猫兒干社與南社在哪裡?


雲林縣崙背鄉有個「猫兒干庄」(豐榮村),於是柯志明的《番頭家》與洪麗完的《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都將「猫兒干社」畫在那裡。此外,猫兒干庄的東邊有個地名叫「番社」(二崙鄉大同村),於是上述兩書順勢將那個番社當成「南社」(《番頭家》的圖)。感謝簡史朗老師提醒,這個看法應該更正了。

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真相沒說你不知道

2015年3月,「故事」網站刊出〈台北城的風水之謎〉一文,內容夾帶許多史實錯誤。於是我寫了〈冒充冷知識的都市傳說〉指出這些史實錯誤。隨後,「故事」將那篇文章下架。我以為指正的目標已消失,也將我的文章下架。想不到,事隔一年之後,同樣的錯誤居然被印到書上發行了。昨天,我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的試閱內容,赫然發現去年我曾指出的史實錯誤還在上面。為了抵銷錯誤資訊傳播的後果(雖然效果可能很有限),只好再寫這篇文章。而且,這次不會下架了。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你以為是原住民語的閩南語地名

高雄市的茂林部落原稱為瑪雅部落。茂林,一看就知道是漢人冠上去的名字。瑪雅呢?當然不會是來自馬雅文明,應該是原住民自己的稱呼吧?其實,這個部落的自稱是Terdreka,跟瑪雅一點關連都沒有。那麼,瑪雅到底是怎麼來的?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跟日本一樣就是移植過來的?

臺灣有些地名在日本也可以找到,這樣就能說這些地名是從日本移植過來的嗎?臺灣歷史博物館剛出版的《臺灣歷史地圖》,具體列出松山、板橋、關西、清水、豐原、高雄、岡山、美濃、竹田都是從日本移植而來。以前我也曾經這樣以為,但是當我對歷史下了更多工夫以後,現在反對這種反射式思考。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內地化?還是本土化?


紀念臺北市建市 90 週年,再來談談臺北市的町名。在臺灣幾個設置町目的都市中,臺北市的町名保留最多傳統地名,不像臺中市的町名那樣全然 (日本) 內地化。是什麼原因使臺北市的町名較為本土化呢?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臺灣日式地名新論



雖然沒什麼人慶祝,但臺灣的大部分鄉鎮誕生於 90 年前的今天 (1920 年 10 月 1 日)。隨著那一次行政區調整,許多地名也於同日變更。特別是,有些地名變得具有日本風格,像是:松山、板橋等等。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跳脫文字的迷障

長久以來,臺灣的地名研究深陷文字迷障裡。人們總是透過地名的字面來「望文生義」,結果往往是穿鑿附會。一個地名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音,而不是因為有字。大多數臺灣地名的聲音已傳頌數百年之久,但其字面的確立卻是 1904 年、1920 年、甚至更晚近的事情了。在此之前,地名大多沒有固定的字面,多數人們甚至不知道字面。然而這完全不影響人們對於地名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