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北漂之亂後


2018年下半年,輿論瘋狂炒作「北漂」議題。我在當時的熱潮中,逆流寫了〈別再漂了,來談真正的人口遷移〉。這篇文章指出:臺灣人口流向北部最嚴重的時候是1970年代、延續至1980年代。但1990年代以後最大的人口流動已變成從臺北市疏散到臺北縣、桃園縣。以及,「北漂」是中國戶籍不自由的問題,不適用於臺灣的脈絡。只不過,在政治熱潮中,人們很難心平氣和討論議題。那時候我如何遭受前所未見的攻擊,就按下不表了,來談另一件事情。當時的地圖因為匆忙繪製,實在醜爆了。事後我改良地圖,但只用於演講與展覽中。現在就全面開放使用吧。對照一下舊版,很明顯賞心悅目多了。

2021年2月15日 星期一

猫兒干社與南社在哪裡?


雲林縣崙背鄉有個「猫兒干庄」(豐榮村),於是柯志明的《番頭家》與洪麗完的《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都將「猫兒干社」畫在那裡。此外,猫兒干庄的東邊有個地名叫「番社」(二崙鄉大同村),於是上述兩書順勢將那個番社當成「南社」(《番頭家》的圖)。感謝簡史朗老師提醒,這個看法應該更正了。

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當纏足遇上天然足


福佬人傾向纏足,客家人傾向天然足。不過,我不直接討論為什麼福佬人傾向纏足?客家人傾向天然足?我把焦點放在族群邊界:當纏足的人群接觸天然足的人群時,會發生什麼互動?鄰近客家人的福佬女性還是傾向纏足嗎?鄰近福佬人的客家女性還是傾向天然足嗎?透過觀察族群邊界,我們更能夠看到纏足風俗如何隨著社會情境的不同而產生變異,進而洞悉該風俗被人們擁護或拋棄的社會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