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跳脫文字的迷障

長久以來,臺灣的地名研究深陷文字迷障裡。人們總是透過地名的字面來「望文生義」,結果往往是穿鑿附會。一個地名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音,而不是因為有字。大多數臺灣地名的聲音已傳頌數百年之久,但其字面的確立卻是 1904 年、1920 年、甚至更晚近的事情了。在此之前,地名大多沒有固定的字面,多數人們甚至不知道字面。然而這完全不影響人們對於地名的認識。


在地名文字化的過程中,如果根據不同的語音系統來書寫,同一個聲音往往可以成為不同字面。 一旦採取其中一套語音系統的書寫方式做為標準字面,當其他語音系統再根據這個字面發音時,便與實際發音產生脫節。尤其是,字面本身總是與另一種意義產生連結,使得字面新義蒙蔽了承載於聲音中的原始意義。因此,「聽音辨義」才是追尋一個地名意義的正確方法。至於那些在漢字堆裡「望文生義」的討論,總是誤入歧途。

以下我便舉一個淺顯的例子,說明上述概念。屏東縣的 Sotimour,清時根據福佬話寫成「山豬毛」。從字面上來看,很容易便可對其意義做出解釋:當地大概盛產山豬毛吧?不過到了戰後,這個地名根據華語寫成「三地門」。不知道這個地名曾寫成山豬毛的人,仍可輕易從字面尋求解釋:當地大概是進入三個地方的大門吧?有些人說不定還可以引經據典,「找出」究竟是哪三個地方呢!很不幸的,這個地名的意義與山豬毛或三地門的字面意義都無關,因為這是一個排灣語地名。想要瞭解這個地名的真實意義,就得回到這個聲音在排灣語中的意義。

或許有人會說,排灣語畢竟不同於漢語,才會造成這種情形。事實上,漢語語音差異造成的字面差異,仍是族繁不及備載。以屏東縣的「高樹下」為例,這個地名的原始發音是用客家話。福佬人聽到客家人的發音後,用福佬話的語音系統寫成「高士阿」。換言之,這個地名在清代時有兩種寫法並存。後來日本人採用前者,簡化為「高樹」。如果日本人採用的是後者,那麼現在這個地名就是「高士」了。傳統的地名研究者說不定又會解釋成:從前有位高人隱居到這裡,故稱高士。說不定還可以從古詩詞中「找出」這位高人是誰呢!

「高士阿」是以福佬話書寫客家地名,「車城」則是以客家話書寫福佬地名。「車城」的客家話發音,相當於福佬話的「柴城」。後者才是這個地名的原始意義,也就是:以木柴築成的防禦設施。後到的客家人聽到這個聲音,以客家話寫成「車城」。如果從字面上來望文生義,便要解釋成:以牛車圍成的防禦設施了。如此便是深陷文字的迷障裡。

或許有人還要辯稱,福佬話和客家話可以算是不同的語言,才會造成這種情形。事實上,即使是福佬話內部的方言差異,都足以導致字面的不同。臺灣西部沿海有好幾個地方都叫「山寮」,但是海邊明明沒有山呀。我認為,這個地名的意義應該是「汕寮」。「汕」這個音的變調,多數臺灣福佬人發下降調,但是「海口腔」發高平調。變調發高平調的「汕」在多數臺灣福佬人耳裡,像是「山」的本調,導致訛變。相同的例子還出現在外傘頂洲北端的「統山洲」,若要解釋成海上有山,實在不通。

這些例子只是冰山一角,但已足以說明:音在則義存,而字面多是後加的。因此,研究地名絕對要跳脫文字的迷障,講究「聽音辨義」原則。從更大的視野來看,任何詞彙意義的考究,何嘗不是如此。


43 則留言:

  1. 這讓我想到過去我一直存疑的問題
    為什麼「中國」的英文是China
    為什麼「日本」的英文是Japan
    用當地語言發音 根本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外國人是怎樣「轉譯」的?
    其實都是同樣的道理的

    回覆刪除
  2. 回樓上,china似乎是支那的音譯,但我不十分肯定。

    回覆刪除
  3. 據說有兩種方式把日本(japan)一詞傳到歐洲的。一個是馬可波羅,他以吳語把日本發音寫成Cipangu, 以他的發音會聽起來向是以上海話說"日本", 那個ㄖ像是發z的音, 所以聽起來像是zeppen; 再來馬來話叫日本為Jepeng,葡萄牙人聽到了也跟著用. 在各國傳來傳去之後就成了 japan. 又是一個因為有"音"而有字的例子.

    回覆刪除
  4. 該不會是看到「跌死貓」的偶感吧!

    回覆刪除
  5. 這就讓我想到,某名主播總是照字面唸"板橋"(台語),而實際上,唸的時候是"枋橋",就好像景美實際上是"梘尾",而不是"景美"一樣.

    回覆刪除
  6. 地名是個非常典型的好例子。由地名的變遷可以發現語言與文字的脫節現象,在非拼音文字世界是多麼普遍,尤其在日本和台灣。

    老實說,這樣的研究態度在整個漢語語言學界本身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回覆刪除
  7. 糟糕,我家那邊的訊息不正確....

    >阿美族先世一支自「拉卡山」(人仔山)移此建社,稱「司巴塱」,意為下山,後人訛其首音稱太巴塱,民國二十六年,日人改稱富田,光復後於民國三十六年劃分為東富、西富、南富、北富等四村。
    >地名年代開始時間 1937年之前~

    那個不是人仔山,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樣寫法,那座山中文裡稱為貓公山,Cilangasan,人仔山應該是去掉ci-字首以後依Holo發音lang-a-san寫成漢字。司巴塱(應該是masafalong,少了第一個音節ma-)是一種說法,但太巴塱地名由來至今在部落中都莫衷一是...。至於這地名開始時間,寫1937以前當然沒錯(馬淵東一那年前去太巴塱調查),不過寫「至晚1632年起」更精確些。目前關於太巴塱最早的史料記載是1632年道明會傳教士Jacinto Esquivel的一段紀錄。

    這浩大的計畫需要眾人之力投入,才能更加完善。不知道他們肯不肯讓我也去效力一下。花蓮縣光復鄉雖然是小地方,但我可以採錄到所有道地的發音....(好想進點力喔)

    回覆刪除
  8. 地名是人們對一特定地點所賦予的專有名稱。
    地名可說是探討地方開發、沿革的活化石。
    此外,地名更是一個地方的認同單位。

    回覆刪除
  9. 我都搞不清楚為什麼Sweden 為什麼翻譯成瑞典

    回覆刪除
  10. 謝謝你的文,讓我對此方面的議題有了新的看法

    回覆刪除
  11. 瑞典,台語發音Suī-tián,很像啊!所以我猜這個譯名的譯者有可能是廣東人或福建人.

    回覆刪除
  12. China這個字一開始應該是Chine清人演變而來的

    指的是當初去美洲建鐵路的中國移民

    中國是自認為世界中心的中國人自稱的

    以上不確定 其他知道的人指正一下吧

    回覆刪除
  13. China(Cin, Sina, Kina, Cina)都是早在西元前就有的稱呼記錄,目前主流說法是從「秦」發展而來的,主要是從中亞慢慢往西流傳。至於希臘語「Seres」則是不同語源。

    只是近代英語中"China"指涉中國用法是在清國時期才正式確立的,也是東西方開始密切交流的時代。

    回覆刪除
  14. 我一直在想watsons為什麼翻成屈臣氏??
    為什麼不叫哇臣氏還比較像.
    結果來到香港,
    才發現廣東話的"屈",
    唸起來就很像"Wa".
    事出必有因.
    ^_^

    回覆刪除
  15. 關於三地門...
    http://www.3dm.com.tw/T3001ShowUploadFile?y_SketchName=Sketch1-2_Hi178&y_HrefId=133047&y_KindId=133051

    不知是否是原住民的網頁上有誤?

    版主回覆:(02/22/2009 11:57:15 AM)


    網頁上的地名源由大多是抄來抄去,以訛傳訛。

    回覆刪除
  16. ...「為什麼地名的發音如此重要?一個地名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音,而不是因為有字。」...以上摘錄

    對不起,問個相關問題。請問人的姓名的發音是否也有這種認知?

    譬如「一個人姓名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音,而不是因為有字。」這種認知存在嗎?或者問,漢字使用者存在這種認知嗎?

    例如姓「謝」者到底是認知到他姓「chia」、「sia」、「ㄒ一ㄝˋ」?或者是,他其實認知的是漢字「謝」這個符號?

    如果認知姓名憑靠的是漢字,那麼漢人所標榜的慎終追遠不背祖的教訓,所謂「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標準其實是漢字符號。那麼萬一將來「謝」改發音為「thank」,也是可以的?而「謝」改寫做「谢」反而是對祖先大不敬的行為?

    說實在的,我被搞的迷糊了,我們認知事物的基礎到底是聲音還是外形呢?

    回覆刪除
  17. 台灣地名經日本和中國兩殖民政權的更改,許多已脫離當初的原意,應儘快搜集,讓後代能從正確地名了解台灣的史,地.

    回覆刪除
  18. sweden翻瑞典很怪是因為那是學日本的
    或說近代翻譯外文有很大一部份被日文感染?從嚴復的時代就開始了
    sweden=スウェーデン
    所以漢字当て字瑞(sui)典(denn)

    回覆刪除
  19. 剛才GOOGLE一下,瑞典一詞似乎源出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是1830年代普魯士傳教士在廣州出版的雜誌。如此想來推測應是以廣府話音譯。

    回覆刪除
  20. 結果高士出現在牡丹鄉
    高士村 高士佛社 也是牡丹社事件的始發地

    回覆刪除
  21. 其實日本和韓國對於翻譯漢字圈的地名、人名已逐漸採用名從主人的情形

    過去郭源治、郭泰源被翻成日語音讀的Kaku,
    現在不管是翻許銘傑還是裴勇俊都是用片假名表音了,

    韓國翻日本人、華人的人名也都用諺文表音了,

    只有我們華人好像比較沙文主義一點,
    硬要套漢語的漢字發音在其他人身上,
    Jong Tae Se硬要叫Zheng Dashi

    回覆刪除
    回覆
    1. Jong Tae Se 也可以考慮寫成「腫爹鞋」
      不過這算很前衛的做法,因為我們大家都被漢字給綁架很久了,短時間內應該無法接受。。

      刪除
  22. @lim,

    也不一定是chauvinism吧。圖方便乃人之常情。
    漢字有他獨特的優點,同音異字可以使翻譯獨有化。而且易於記憶。

    君不聞“米國”,“露國”,“獨國”乎?

    回覆刪除
  23. 聞,但請別忽略文中"逐漸"二字,

    米國、露國、獨國是哪個時代的翻譯? 幕末耶,
    現在那些翻法還是主流嗎?片假名了吧,

    但我的主旨根本不在片不片假名這裡,

    我在說的是用漢語普通話的漢字發音去代換他語的漢字發音,
    跟"米國、露國、獨國"有何相干?
    America, Russia, Deuschland是漢字嗎?

    回覆刪除
  24. 舉例:
    本田圭祐的日語發音: Honda Keisuke

    但我們漢字發音轉換叫他Bentian Guiyou(漢拼),
    名完全不從主人,

    若翻成"宏達 伽伊蘇伽",雖然是漢字表記但仍是音譯,
    縱使漢字把聲母和韻母的組合限制住了,
    沒有字母文字那樣自由拼寫,但不構成名不從主人
    (片假名和諺文一樣是把聲母和韻母的組合限制住了,
    不是字母文字)

    所以重點不在用片假名或漢字表記,
    重點在名從不從主人的發音

    回覆刪除
  25.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漢字譯和音譯,各有優劣吧。

    音譯的缺點,還是難免一字多譯的混亂。

    宏達,紅達,鴻大,到底是否同一個人?
    還有雷根,裡根,列根。

    用漢字的好處是避免了這種混亂,還有漢語各種方言間的混亂。當然若是沒有漢字的語言則除了音譯別無他法。

    我並不是說漢字譯就比音譯好。只是說漢字譯也有不少優點。(其他優點包括:比喻”本田加油“只要四個字,四個音節,對於習慣少音節的漢語系方言比較方便)

    回覆刪除
  26. 韓國基本是去漢字化了,我以前認識的韓國同學說,他們的名字是用漢字,和需要學500個漢字,不過基本上不用了(看韓國的報紙和網站),所以用漢字的話可能沒人懂。用拼音是必然的。

    至於日本,你的“逐漸”是新現象嗎?

    http://www.asahi.com/international/asia.html
    這裡漢字多的是,都不用katagana的,比如
    北朝鮮,上海,金総書記,台湾

    日本人,應該沒有“漢字”“沙文主義”了吧?

    回覆刪除
  27. 我有說用漢字是"沙文主義"嗎?

    我說的是漢字硬要套用漢語的發音而造成名不從主人是沙文主義了一點,
    請搞清楚主旨,

    金正日或其他韓語、華語人名,
    日本是用katagana括號附記漢字,
    或漢字括號附記katanaga,

    就算像"金正日"、"上海"、"北京"這樣常見的單字會單獨出現漢字而不加附記,
    也是遵照原文發音去讀,而非照日語的漢字音讀去讀,

    "上海"是唸shanhai可不是shokai,
    "秋信守"是唸chiu shin su可不是shyu shin syu,

    這樣,看得出差別在哪嗎?
    在名從不從主人,不在用漢字與否,
    請別繼續跳針

    回覆刪除
  28. 而說到韓國,我碼知影廢漢字表音是必然,
    (不是你說的拼音,表音文字不等於拼音文字)

    但他表記華人人名的音是表記該漢字對應的韓語發音,
    還是表記原來的華語發音? 是後者

    表記日本人人名的因是表記該漢字對應的韓語發音,
    還是表記原來的日語發音? 也是後者
    本田不會變pon-chian、大久保不會變tae-ku-po吧

    所以,重點不在是不是用漢字或表音文字表記,
    而是在表記的名有沒有從主人發音,
    請別繼續跳針

    回覆刪除
  29. 1. 漢語有沒有沙文主義?有的,e.g.完顏阿骨打,呼韓邪,倭寇,等

    2. 用漢字(而不從“主音”,或不用“音譯)是否一種沙文主義的表現?有可能,也可能不是。
    你堅持說,就是。我也沒辦法。
    我只是說,更有可能不是因為什麼沙文或優越感,而只是其他簡單的理由。e.g.方便,容易。
    沒必要上綱上線的。

    上面和之前已列了幾個理由了。需要的話還有。
    名字只是一個符號,可以是音。也可以是一個圖形。習慣象形文字的人選擇了去記下人家名字的寫法,怎麼就一定是沙文了呢?
    以鄙人自己為例,認識人的時候,回頭就忘了對方名字了(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不過只要寫下來,80-90%都能記得。

    3. 英國人把法國人的HELEN,記錄為Helen(海倫),而不“從主人”音記錄為ELAINE(綺蓮)。英國人也沙文主義了?

    就此打住,在此貼我也不會再回應了,否則沒完沒了了。謝謝。

    回覆刪除
  30. 1. 的確有,但你舉的例子有問題,

    倭是表記wa,本來寫作"委",
    "倭"的貶意是後起的,而寇不是翻譯問題,

    呼韓邪的"邪"是表中古音的"邪母"這個聲母的上古前身,
    中古音是"z",

    阿骨打(Akutta)更是看不出哪裡不好,
    骨在現代閩南話也真的還是kut,
    請注意t入聲結尾,
    你能找到其他發kut而不帶"骨"字邊的漢字嗎?

    最重要的是呼韓邪和阿骨打本人和子孫也這樣用,
    名從主人無疑,這樣翻哪裡沙文?

    2. 跟漢不漢字無關,請別持續跳針,
    我說的是名從不從主人,
    ex.
    烏魯木齊若改掉漢字表記為"Ulumuci"並沒有比較好,
    呼和浩特改掉漢字成了"Huhehaute"也沒比較好,

    因為經過漢字代換漢語拼音,已然失真,名不從主人

    3. 那是承襲自歷史,HELEN和ELAINE是相同字根,
    如同Peter在西班牙叫Padro,
    Charles在西班牙Carlos,所以古時這樣代轉,

    但現代老英不會把Petro Martinez叫Peter Martinson,
    也不會把Roberto Carlos叫Robert Charles,

    如同日本人把古人安祿山叫An Loku Shan,
    但若今日遇到一華人名叫安祿山,會叫他An Lu Shan

    但我們還是把Honda叫Bentian

    回覆刪除
  31. 台灣地名發音還要分文言音還是白話音 例如"大" "林" "山"等字 講錯還會招當地人白眼

    回覆刪除
  32. 對不起,更正一下。免得又被“跳帧”
    是“倭奴國”,”匈奴“,努爾哈赤“的奴。

    別的就不說了。

    回覆刪除
  33. 你有沒有想過"奴"本身就是個聲符,
    形聲字裡用此聲符的字包括: 努、砮、弩、孥、駑、笯、怒......
    所以用此聲符表外文發音很奇怪嗎?
    我反而覺得"匈奴"裡選擇不用"凶"這個聲符很厚道耶

    你看到奴就解釋為暗指人家是"奴隸"、"奴婢"...
    正好呼應了版主這篇文所說的主旨"望文生義",
    請跳脫文字的迷障



    版主回覆:(01/28/2009 03:25:13 PM)


    片假名「ヌ」是「奴」的偏旁
    平假名「ぬ」是「奴」的草書

    可見「奴」的功能之一是表達 /nu/ 這個音。

    回覆刪除
  34. 按lim所言,所有外文名字都不能用漢字了,不管是字譯音譯或意譯。因為“經過漢字代換漢語拼音,已然失真,名不從主人”。要名從主人,就必須得學外文,英文也不行,必須原文。

    另,“現代老英不會把Petro Martinez叫Peter Martinson”,這不正正就是英語的bentian嗎?因為Petro(或Jose,Johan)就是照抄原符號嘛。
    當然有英國人年Jose,也有念HO-SEI的,後者大約等同於漢人看到本田念honda吧。

    回覆刪除
  35. 过于敏感了。。。

    日本的字、音脱节现象很严重,一个词,用几个汉字写出来,偏偏读音不读那几个汉字在日语中的发音,而是有完全不同的发音

    所以日本人经常会在汉字旁边注音


    所以楼上某人用汉字名和注音同时出现这件事作为例子,试图证明日本人转为“名从主人”,这实在是。。。

    日本自战败以来就越来越喜欢“名从主人”了,你实在不必举那个不恰当的例子


    另外日本韩国人的名字很多本身就有对应的汉字的 这些汉字,很多是表意而非表音的,你硬给改成音译反而不是“名从主人”了


    又另外,用汉字做译名怎么就不是“名从主人”了?比如同样是音译的话,用读音相近的汉字来做译名就不是“名从主人”,用读音相近的平假名片假名做译名就是“名从主人”?这是什么道理恕我实在是看不懂



    回覆刪除
  36. 漏了這篇,看來版主出的主題對有些人來說太困難

    正字兄、博主好兄犯了跟sunbin一樣的問題,
    似乎認為漢字就只有一個發音方式--即標準中文,
    所以認為我說要名從主人原音就等於我主張不能用漢字,
    (莫非你們沒有家鄉方言?
    對比下Sun Yat Sen和Sun Zhong Shan)

    但我不只一次說到這跟漢不漢字無關,
    我反對的是用漢字翻譯的人名就用中文(普通話)發音,
    因為那構成名不從主人,
    標記為漢字但唸原音我可沒反對過,
    但國內從教育到媒體,往往漢字表記就唸中文發音,
    像日人適當加註是合理的

    博主好兄說:"用汉字做译名怎么就不是名从主人了"
    我有這樣說過嗎?
    你寫簡體字應看得懂我上面那些"本田"原音和中文發音的拼音,
    請重新參照內文做比較,

    又說"在日韓人名字有漢字"
    我有否認嗎?
    其實多數在韓韓人戶口也還是登記漢字,
    所以呢?
    你把尹孫河用中文發音叫"sun he"她聽得懂?
    還是用韓語原音叫"seun ha"她聽得懂?
    而日本人現在用日語音讀還是韓語原音叫她?是後者

    至於正字兄說"Petro Martinez是照抄原符號",
    沒錯,但我有主張"本田"別照抄原符號嗎?
    我也沒討論到或反對這點,
    我說的是"現代英國人會想去發西文原音",
    當然發不發得準是另一回事

    正字兄又引述我說"經過漢字代換漢語拼音,已然失真,名不從主人”
    那段請重新看一次,
    我說的正是用羅馬拼音的"Huhohaote"不會比漢字的"呼何浩特"好,
    因為標作"呼何浩特"你還可以唸做原文的Hohhot,
    標作"Huhohaote"就是名不從主人了,
    和您理解的"反漢字"意思正好相反,請勿斷章取義

    請先跳脫漢字只有普通話發音這個既有概念,
    再重新看一下這篇文和討論串,
    並參照一下格主這篇文的主旨,
    正是在說"跳脫文字的迷障"、"一個地名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音,而不是因為有字"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們受「漢字只有普通話一種發音」的洗腦教育太深了。。。

      刪除
  37. 用邏輯整理一下

    試比較下列三種:
    翻譯用原漢字表記 and 用漢語發音(華人)
    翻譯用原漢字表記 and 用原音發音(日maybe加註)
    翻譯用表音文字表記其原音發音(韓、日)

    我只反對第一個,因為名不從主人,
    反對第一個不代表反對第二個,
    也不代表反對漢字表記,

    而舉宏達、伽伊斯伽可算第三種
    (對照萬葉假名或"喬治布希"),
    能接受第三種也不代表反對第二種 ,也不代表反漢字

    接受與否的factor不在漢不漢字,
    而在名從不從主人,

    格主舉的山豬毛或車城、高士阿翻譯形式是第三種,
    將漢字當做表音文字表記其音,
    外地人據此發音,擬的是接近當地人的原音,
    名從主人沒問題

    而如果標記為高樹,
    福佬人就唸福佬話的Ko-tshiu是第一種,
    也許是不尊重當地人的做法,因為名不從主人

    標記為高樹卻仍唸其原音的Ko-su是第二種,
    自然沒有問題,因為名從主人

    這就回歸到格主的"一個地名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音,而不是因為有字"

    回覆刪除
  38. 這本書是聽音辨義的範本。
    http://gushi.tw/archives/18527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