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良田變沼澤


冷戰時期,美國發展以軍事偵察為目標的 Corona 衛星,為 1960 年代的地貌留下大批影像。如今,這批影像因不再具有軍事功能而解密。上圖便是 Corona 衛星於 1966 年 9 月 27 日在臺北上空拍攝到的畫面。



這幅畫面有兩個引人注目的地方,都與 1963 年造成重大災情的葛樂禮颱風有關。當年 9 月 9-12 日,葛樂禮颱風在淡水河上游降下 1800 公釐雨量、在大屯山區降下 1000 公釐雨量,導致整個臺北盆地泡在水裡。災情過後,政府檢討淹水的禍首,歸咎於基隆河太彎曲以及關渡河道太狹窄。於是,政府針對這兩大禍首展開治水工程。

首先,基隆河士林段截彎取直。在 1966 年的影像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工河道已經開通 (右側紅圈內左側河道),但舊河道尚未填平 (右側紅圈內右側河道)。舊河道填平之後的新生地,位於今日的基河路與士商路之間。究竟截彎取直工程有沒有降低水患風險,我不清楚。不過,另一項治水工程顯然造成更大水患。

淡水河流到關渡時,夾在兩山之間,河道比較狹窄。葛樂禮颱風後,政府認定這段狹窄的河道使水流不易宣洩,因此將河道兩側的山壁炸開。怎知河道拓寬之後,水流變慢,反而使海水倒灌進來。從此,五股、蘆洲、三重經常淹水。尤其五股一帶的良田更是積水不退,變成沼澤。在 1966 年的影像中,我們可以看到五股一帶有大面積的土地正在淹水 (左側紅圈內)。這些地方本來是生產力很高的良田。

為了解決五股、蘆洲、三重經常淹水的問題,到了 1980 年代,政府推動二重疏洪道計畫。這是典型的亡羊補牢工程。挖掘疏洪道所得泥土,用來墊高五股淹水區的南部,成為五股工業區。如果當年不輕易炸開關渡河道,或許後來就不必徵收大片土地興建疏洪道。這實在是得不償失的決策呀。

Corona 衛星記錄的 1960 年代臺灣地貌,當然遠遠不僅如此。上面提到的影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近年來,中研院 GIS 中心致力於蒐集 Corona 影像涵蓋臺灣的部分,並將其數位典藏。目前,部分成果已經對外開放。想要一探 1960 年代臺灣地貌的讀者,可至「臺灣 Corona 衛星影像」網站參觀。


相關閱讀:
當一個村落從地圖上消失


9 則留言:

  1. 這就是傳說中的錯誤政策之可怖嗎..
    感謝 你的部落格真是太有趣了

    回覆刪除
  2. 關於【不必徵收大片土地興建疏洪道。這實在是得不償失的決策】,政府當年確實編列了不少徵收的預算,但實際對被徵收者的補償是極為不合理並夾雜不少的貪污與弊端。當年徵收時以公告土地價值為準(然其徵收公告之價值已早被凍結了10年)所每坪土地補償很少(5000
    元左右)。該片土地原為北台灣良好的稻米出產地,若不徵收依其地理位置,可以做更多更廣的運用。另一說法,疏洪道還有軍事用途,可以預防中共炸水庫,但幾年來其發揮疏洪的效果並不明顯,因其地勢比較高,中間的小河道事後來挖出來的,並沒有疏通的效果(有興趣可實地觀察一下)。

    回覆刪除
  3. 【將河道兩側的山壁炸開】那個地方叫【獅子頭】,以前這個地方為【鹹淡水】交界處,也就是說獅子頭以外是海水的,以內卻為淡水(由於海潮與河流相互拮抗所造成),世界只有少數幾個地方才有這種鹹淡水為一線之隔的現象,因此這個區域的魚種與水產種類特別豐富,但是【獅子頭】一被炸掉後整個特殊地理與生態自此消失,這也說明了當初的政府在環境調查與決策的無知和粗糙,聽老一輩的說日本人當初也想炸山,但是後來經過水文調查後就決定不炸,看來當年日本人比國民黨至少進步50年。

    回覆刪除
  4. 是【獅仔頭】!!

    回覆刪除
  5. 士林截彎取直的另一個不公不義之處,在於導致社子島突然無法發展,國家也未適度引導.另外二重疏洪道也有嚴重的官商勾結,塭仔圳土地徵收跟管制那麼久卻因為某些財閥不願意土地被徵用而改計畫,然後廢土也是很可觀的利益!

    回覆刪除
  6. 這個故事老一輩的台北人都知道,那個"獅子頭"更是見証管理台灣不同政府的做事態度及方法的最好個案,真希望台灣現在的工程可以不要重導覆徹,不過現在看來好像還是一樣呢!嘆!

    回覆刪除
  7. 如今,過往歷史有紀念碑文矗立在獅子頭處(台北縣往八里的自行車道旁),可供憑弔~~

    回覆刪除
  8. 五股良田變沼澤還有更大的原因,就是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當年五股這個湖還被叫「台北西湖」呢!

    回覆刪除
  9. 我突然覺得有件事蠻可笑的,既然因為炸山使三重、蘆洲水患不斷,為何還敢蓋地下化捷運(錢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