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縱貫鐵路貫通之後,新興市鎮沿著鐵路崛起;不在鐵路線上的沿海市鎮則趨於沒落[1]。從此,這些沒落市鎮開始流傳一種說法:鐵路本來是要經過我們這裡的,但是地方仕紳擔心龍脈遭到破壞,所以反對鐵路經過云云。這個傳說在鹿港、北斗、鹽水特別風行;在麻豆、土庫也有人講。不知道這樣講到底是自我安慰還是懺悔?
不過,在殖民統治之下,地方仕紳豈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只要總督府想讓鐵路經過那裡,就算是拆了你家也得經過,何況是看不見的龍脈?鐵路不經過那些市鎮,就只是總督府不打算這麼做罷了。那麼,對於鐵路怎麼走,總督府如何打算呢?
上圖畫出從清末到日治初期都是行政中心的市鎮[2],以及1908年縱貫鐵路貫通時的車站位置。顯然,車站大多沿著行政中心之間的連線分布,很少偏離這個主軸。由此可見,規劃者腦中想的應該就是用鐵路把各個行政中心連起來。再看看幾個傳說中拒絕鐵路經過的市鎮。鹿港、土庫、鹽水都偏離主軸太遠了,就算他們歡迎,鐵路也不太可能繞過去。事實上,鐵路已經盡可能靠近鹽水而略為偏離主軸了。
那麼北斗呢?不是落在主軸線上嗎?這就得怪濁水溪的分岔實在太多了。當年若讓鐵路經過北斗,得跨越東螺溪、西螺溪、新虎尾溪、舊虎尾溪四個河道。為了省錢,總督府刻意將鐵路拉到濁水溪還沒分岔的地方過河,這樣只要跨越一次河道就好了。因此,縱貫鐵路在濁水溪兩岸偏離主軸最遠。
20世紀初濁水溪的分岔
麻豆的情況類似北斗,雖然距離主軸線不遠,但正好鄰近曾文溪河道最寬的部位。如果是當代人蓋鐵路,河道有多寬,橋樑就蓋多長,沒在怕的。可是一百年前,橋樑的造價實在是讓人吃不消。於是,總督府又把鐵路拉到曾文溪較窄的部位過河。至於麻豆,只好說抱歉囉。
註2:請參考〈臺灣的行政區 1684-1945〉。
鹿港、北斗、鹽水、麻豆、土庫都有私營鐵道
回覆刪除糖鐵興建已是縱貫線通車後的事情了,規劃當時應該連手押台車都還沒有
刪除鹿港的都拆光了
刪除過去土庫跟虎尾也在爭行政中心,最後總督府選擇設郡在虎尾,離鐵道主軸也比較近
回覆刪除虎尾市區是因為先有虎尾糖廠才造鎮的,原本最熱鬧的地方是土庫。
回覆刪除很希望作者做出日據時代,依台灣堡圖台灣主要公路設置之原則分析,真的誠心等待..
回覆刪除根據我阿公的說法,當時有些城鎮是抗拒鐵路經過,所以造成二級城鎮設站,最後超越原本的一級城市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