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篤姬的方言


最近我也開始看「篤姬」,看看這部「迪士尼公主大河劇」如何造成旋風。劇中的下級藩士說著一種奇特的日語,尤其飾演西鄉隆盛小澤征悅更是說得有模有樣。我想,就算是聽不懂日語的人,應該也能輕易察覺其與電視上的標準日語有著明顯不同。其實,當年在日本統治之下的臺灣人,聽到的日語大概就是類似這種腔調。

語言學家將日語分成東日本方言、西日本方言、九州方言三大分支。也有人將八丈島方言獨立為另一分支。不過,八丈島方言已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瀕臨滅絕名單。現代的標準日語係以東京話為基礎,屬於東日本方言。江戶時代的東京有過半人口是武士,因此東京話的階級意識也就特別濃厚,敬語用得凶。相較之下,在平民的城市大阪,人們講話就很直接了當。東京人認為大阪話很粗鄙,於是常在電視上故意用大阪話搞笑。

大阪話屬於西日本方言。換言之,西日本方言還能夠出現在電視上,雖然總是出現在搞笑的場合。至於九州方言,在全國性的電視節目裡可說是絕響了。不過,當年統治臺灣的日本人,大多數來自九州。這使得老一輩臺灣人聽到、學到的日語,是我們在電視上幾乎聽不到的。

篤姬的家鄉在鹿兒島,當地通行的「薩隅方言」,又是九州方言中與東京話差異最大的分支。如果一群鹿兒島人說著東京話,也未免太奇怪。幸好,製作用心的大河劇組特別聘請方言指導,訓練劇中演員說薩隅方言。不過,劇中只有下級藩士說薩隅方言,上級藩士卻是一口流利的東京話。包括劇中主角篤姬與她的青梅竹馬小松帶刀,說的也是東京話。這樣的安排,充分反映出語言的文化階級之分。臺灣人對這種區別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長久以來,臺灣電視節目裡說「標準國語」的向來都是比較「高級」的人,只有「低級」的人說「臺灣國語」或臺語。

時間再回到日本統治臺灣的時代。當時在臺灣的日本人鮮少去過東京,也不會說標準日語。反倒是許多臺灣人直接殺到東京留學,帶回一口標準的東京話。據說這些會說東京話的臺灣人站在說九州方言的日本統治者面前,整個氣勢都逆轉過來了。


43 則留言:

  1. 「迪士尼公主」該不會是指宮崎葵吧

    這齣我也有看
    看的原因純粹是因為宮崎葵很可愛XD
    不過我倒是沒注意到這一點就是

    回覆刪除
  2. 用「東京」「東京話」來稱呼江戶時代的江戸弁其實不是很恰當,

    「東京」是遷都後相對「京都」後才產生的名詞,並非原始地理名詞。

    探討遷都之前的時代文化,若使用「東京」一詞有點不符邏輯。



    版主回覆:(05/20/2010 05:07:17 AM)


    是呀。不過我討論的是現代的電視節目。

    回覆刪除
  3. 這讓我聯想到大江健三郎的四國情結。

    回覆刪除
  4. 沒錯沒錯,我一聽西鄉隆盛的口音就覺得不同,可是聽起來跟「Always幸福三丁目」崛北真希演的青森來的東北女孩口音好像耶!薩摩腔跟東北腔有類似嗎

    回覆刪除
  5. 最後一段好有趣
    想不到會因為腔調而使得氣勢逆轉 XD

    回覆刪除
  6. 腔調也能創造階級優勢,真有趣。

    回覆刪除
  7. 上級藩士常要往來江戶,甚至像島津齊彬本人就是在江戶出生長大,講話偏向江戶腔(或裝高級講江戶腔)還蠻合理的。

    brezel:

    仔細聽一下,堀北真希學的東北腔跟篤姬裡的薩摩腔差異蠻大的。

    回覆刪除
  8. 堀北真希(和宮)是東儀秀樹(孝明天皇)的妹妹,他說的是京都腔。
    因為日本的結構與台灣不同,如果要討論階級文化,與其用地理、語言的角度,或用日本獨特的「家」制度來討論會比較合適喔!?

    版主回覆:(03/18/2009 01:43:14 PM)


    語言做為一種外顯的文化資本,在文化上構成階級之分,這是舉世皆然的現象。

    回覆刪除
  9. 京都腔、大阪腔也是有敬語的。
    大阪是歷史的商業重鎮,商人比較沒有時間講像東京腔一樣露露長的敬語。但是大阪腔也是有敬語的、也常用的。
    京都腔的敬語也是用得讓人棟昧柱的喔!
    江戶的下級武士,不見得比藩士高貴的。

    回覆刪除
  10. 一般來說關西腔(普遍來說被認為是大阪腔的那個)並不會被認為說粗鄙,一個原因是京都腔實質上就是關西腔,而日本人大概也都有各地腔調有異的意識在。
    至少就我接觸過的日本人來說,是沒看過有人覺得標準東京腔比較高級(有些腔調會被認為是鄉下就是)
    至於大阪腔搞笑,那是因為日本搞笑藝人的大本營就是大阪
    發源也是那邊,大阪人也以自己能將搞笑融入生活為傲,搞笑多用關西腔跟粗鄙是沒有關係的。

    回覆刪除
  11. 語言當作文化資本以作階級之分的「舉世皆然」普遍性的概念,不是很懂耶???
    而你的分析基準是「東京腔」?且忽略了日本社會文化與地域結構,這樣的論點,在日本好像逅沒流行喔?!建議你真的可以參考一下日本的ie seido喔。

    版主回覆:(03/19/2009 02:24:52 AM)


    語言社會學就有很大篇幅在談語言做為文化資本的概念。「窈窕淑女」這部電影裡,有個語言學家故意訓練一個下層社會的女生開口講上流社會的腔調,以此自豪。

    回覆刪除
  12. 我知道的是京都腔屬最上層,
    畢竟除了江戶的武士們在這些京都的貴族也是低一個頭,
    傳說中辜家就是看準這些趨勢,
    日語家教用京都老師,
    馬路消息別見怪!

    回覆刪除
  13. 你說的語言做為作為文化資本的概念,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階層和地域差的概念應分開談的。

    版主回覆:(03/19/2009 08:50:16 AM)


    地域差與文化階級當然是有關連的。例如,講巴黎話的人就是比其他法國人「上流」。同理,講東京話顯得比講九州話「上流」。

    回覆刪除
  14. vicky 說的「階層」如果我沒弄錯意思,指的是社會學上的階層(class)對吧?不過這樣的話,社會階層也和地域差一樣,也僅是「文化階級」的成因之一而已。

    社會階層高低會影響到文化階級的評價(當然這兩者未必相結合,比如暴發的資本家未必具有被普獲認定的高文化;錢必須經過一番手續,才能兌換成文化資本,兩者間並非水到渠成),而地域差也是文化階級的一個成因。這就好像,社會語言學在討論不同族群的語言差異時,既會討論社會族群和階層造成的 socialect,也會把地域造成的 dialect 拉進來一樣。

    回覆刪除
  15. 第一次到貴站,看了幾篇文章後覺得收穫不少,是個優質長知識的好站,留個言給你支持。

    回覆刪除
  16. 一個語言社會學、文化階級的理論也許是你所理解的那樣、、、,但是一個理論並不是可行走天下、可解釋各國的啊。
    要置焦在日本的話,不去看地域構造與他的ie mura,我想講法是有欠周詳的。

    回覆刪除
  17. 我阿罵唸社子公學校的時候,因為遇到講東京腔的老師,所以在戰爭時代被找回去學校當代課老師.我想這就是語言做為社會資本的某種展現吧!

    回覆刪除
  18. 關於最後一段,台灣仕紳子弟講的應該還是「台灣腔的東京話」,怎能不曝露被殖民者的身份呢?

    回覆刪除
  19. 樺山資紀也抱怨過伯耆(鳥取)的原住民風俗

    回覆刪除
  20. strongly recommended vicky go google or wiki informations about cuktural captial before jumping into discussion. you might learn a lot from this blog.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A%AE%E8%80%B6%C2%B7%E5%B8%83%E8%BF%AA%E5%8E%84&variant=zh-tw

    回覆刪除
  21. 篤姬~
    第四台緯來日本台正在播放 不錯看喔
    大大很有研究日本語
    全文 我就逕自拿去引用囉~謝謝

    回覆刪除
  22. Kclu
    遠近馳名Bourdieu的文化資本,我也略知一二。
    謝謝您的指導啊。

    但,先說喔,我沒否定偉大的Bourdieu
    我也不是來鬧場的。
    我可是本格的忠實觀眾呢。
    是上次跟版主借圖、與請教問題,版主很明快地幫忙,
    而這次主題剛好是「篤姬」,我也全程看過,
    所以才下海留言提供意見、答謝的。

    可是,明明講的是「篤姬的方言」的日本社會問題,
    怎麼牽到歐洲理論了呢?
    不是不可,
    但一直以來以巴黎為中心的法國發展模式
    與最近(以日本長遠歷史來看,17C算最近啦)才成為日本重心「東京」的模式
    直接重疊對等,好嗎?
    Bourdieu田野的土壤是哪啊?恐怕水土不服唷

    一個土佐大名比江戶下級武士,「下流」嗎?
    篤姬是當了二次養女轉了二次籍,以京都近衛家養女的身份,
    才得以踏入德川家的(還算犯規呢)。
    所以,當時日本社會基盤-家制度也是要去參考了解的啊。
    即便是書寫日本語言社會
    身份制的江戶時代與號稱「四民平等」的日本帝國殖民時代
    還有戰後日本的構造變動、崩壞也是要留意的咩。
    看你要聚焦在哪啊?

    如果您要討論本篇主題(借版主的地方,呵,歹細),
    也請您參考福武直、鶴見俊輔、見田宗介,要不然富永健一、高橋明善老阿公的也可,
    (他們也有讀過Bourdieu)
    也許,我們可再討論。

    Ps 版主,您精美的圖,再次感謝囉。


    版主回覆:(03/19/2009 09:32:23 AM)


    或許,這一串討論稍微沒有對到焦。vicky強調的是封建制度的階級,而我本人與一些網友強調的是語言文化的階級。這兩者相關但不相等。我想,在隱瞞階級身分的情況下,說江戶辯的乞丐可能比土佐武士威風。

    回覆刪除
  23. 哈,我又要說地域差了。
    您說的現象在東北、土佐鄉下也許有可能發生?!
    但在京都、大阪就粉難說了、、、。
    故意不用「東京腔」上課的學校,多咧。
    日本真是個奇特的島國、、、
    不過,用了您太多版面了,
    為留給別人,就此打住吧。

    回覆刪除
  24. language itself can be used in classifying classes, as the example has been mentioned. in" my fair lady",Audrey Hurban's been tranformed from a street girl whom can only speak Cockney English into a debutante tracing by men in the ball room and being proud by her mentor whom happens to be a college professor, and it's not hard to imagine how refined polish english is used by this kind, warm-hearted, and willing-to-help professor. so, if there is no such thing called cultural classification could be differenticated from the language being used or told, perhaps, the point i'm concerned has never been existed, then i should withdrow from this discussion.
    one more thing needs to be said before by departure is, well done, this blog

    回覆刪除
  25. 「裝腔作勢」這句成語是有道理的呀

    回覆刪除
  26.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a/Japanese_dialects-ja.png
    另一張圖

    回覆刪除
  27. 最後一段說得讚!的確是如此。
    推薦閱讀鍾逸人老先生的《辛酸六十年》
    裡面就有講到,他從日本留學回來之後,
    在台灣遇到刁難他的軍警,立刻用標準的東京腔回應,對方馬上矮了一截。
    的確是如此。
    很有趣的一個語言社會學現象。

    回覆刪除
  28. 我逛到這裡,發現薩摩方言在這裡,討論得很熱鬧。

    我自己也正在看篤姬,順便,我想推薦一篇中時的文章----我見我思-幾度吹來薩摩風 │,連結頗長,貼在文後。

    高徒

    我見我思-幾度吹來薩摩風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Chinatimes/ExteriorContent/Showbiz/Showbiz-Page/0,4434,content+10010905+112009031900456,00.html

    回覆刪除
  29. 事實上,版主的敘述,點出了一個日本時代在台灣也曾出現的現象,基本上台灣從日本統治一開始,就實施日本標準國語的教育,也就是說在學校學的基本上都是標準的日本語,而且隨著所受的教育越高,講的日語會標準。不過,在生活上卻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來台灣的日本人,公務員、鐵道從業人員、警察等,大多來自九州,而屯墾的農民來自東北與北陸,也因此生活上所接觸的日本人講的日本語,就不是那麼標準了。

    回覆刪除
  30. 以前聽說東北方言是最難懂的,但從這張圖看,難道說這個傳聞是錯的嗎?

    回覆刪除
  31. 東北方言很難懂,不過現在用的人也不多就是了。越鄉下的地方講的使用的越多。
    津輕地方的方言跟東京腔完全不同,聽了會對自己的日文有挫折感。

    回覆刪除
  32. "長久以來,臺灣電視節目裡說「標準國語」的向來都是比較「高級」的人,只有「低級」的人說「臺灣國語」或臺語。"
    您這段最貼近台灣現實,卻沒人對此回應,怪了。
    您描述的狀況在殖民地尤其明顯啊!
    「超克藍綠」新書「超克GGY」中有一篇,就是藉「黑皮膚、白面具」再談這個現象呢?!

    回覆刪除
  33. 日本電視上那些講關西腔/大阪腔搞笑的
    不是東京人刻意模仿,而是多數的搞笑藝人本身就是關西人,關東出身的搞笑藝人不會刻意去模仿關西腔

    回覆刪除
  34. 您提到:「長久以來,臺灣電視節目裡說「標準國語」的向來都是比較「高級」的人,只有「低級」的人說「臺灣國語」或臺語。」的認知其實有一些偏差。

    盛行於台灣的臺語,是從明鄭建國後所帶來的「河洛語」,適用於當代漢族的中原正統語音,是自千年以前的古漢語傳承。

    而1945年渡海來台標定的「國語」原是出自元朝後的北方胡人用漢字而自成的外族語言,通稱滿大人官話,起始於北宋,成型於元朝,至今寥寥幾百年。與河洛語關係無論發音與文法盡皆有異,因而並非所謂「同一民族的不統語系」。

    從語系來看,台灣明鄭後人算是古典漢族,而1945年來台的,是元滿胡人。

    實質上應算是「不同民族的不同語系」。

    與日本語各地方言,所表徵的語系與族群,應是不同關係的。

    回覆刪除
  35. 嗯,我想如果根據更正確的語言學知識來看的話,樓上的留言或許偏差就更大了。

    首先要說明的是,部落格主所說的「高級/低級」,指的是戰後因為華語在文化上享有優越地位,導致電視節目或廣告中往往設定由經濟、社會地位較高的人(軍公教、受過較多教育者)講華語而非講閩南語,而設定為講閩南語者,通常較為「鄉土」,或屬於經濟地位較低的農、工勞動者。所以這是一個普遍可見且存在已久的文化現象,您似乎不明就裡,就把這個現象中的「高級/低級」與您信仰中的「中原古音=高級/北方胡語=低級」混為一談了。但事實上您所質疑的理由與本文所提到的現象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其次,「國語」所源出的華北官話或東北官話,雖然與中古以前的漢語在發音和語法上有不小的差異,但並非「胡人以漢字書寫之外族語言」。這些語法和發音的演變,縱然可以推測其中也許有受到唐、宋以後的外族影響而產生的成分,但絕不等於各外族原本的語言(如沙陀、女真、契丹、蒙古等)。語言學的分類很清楚,沙陀屬突厥語族、女真屬通古斯語族、契丹、蒙古則屬蒙古語族,這幾族皆暫時被擬定屬於阿爾泰語系,並依照今日的阿爾泰語言,推測它們應該也是膠著語、SOV 語序。然而漢語的北方官話則絕非阿爾泰語,其中詞彙、發音、語法仍然屬於漢語的體系。因此不能因為該語言形成較晚、語音及文法有所變異,便否定其漢語的性質。

    再者,Mandarin 一詞係源自葡萄牙人於明末至東南貿易時,發現中國官員所講的語言與本地的閩、粵語言頗不同,故從葡語動詞「mandar」(發號施令)衍生出「Mandarin」一詞,指稱中國的官話,日後遂成為「官話」的英文稱呼;「滿大人」一說並無根據。且官話在明代已經是整個華北乃至南京通行的語言,北方漢人都會講官話,「漢大人」也應該都會講官話。官話是水滸傳、紅樓夢等元、明、清小說、戲曲文學所使用的語言,絕非簡單的女真或蒙古語「漢字化」而已。不然,講官話的人和講南方語言的人就根本毫無共通基礎了。

    如此再推下去,所謂「1945 年後來台者為元滿胡人」的說法,更屬幻想。既然說的語言並非外族語言,那麼拿語言的差異推到民族和血統的差異就更沒道理了。我們固然可以同意,漢文化有唐宋以前的「古典型」和元明以後的「近代型」,甚且南、北差異也很大,但是自居中原正統和古典,而把其餘地域的人士一概打為異族,不但是一種誤解,更可能帶有不必要的歧視意識在其中。

    我也是對國民黨在戰後打壓台灣本土文化、倡行威權統治和「中華文化」論述有反感的人,但是我也認為,就算再討厭外省人,某些閩、客人士不察「河洛說」的謬誤,過分放大南方漢語中保留的古典成分,從而抬高自己民系的文化身價,進而做出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結論,這樣並不禮貌,同時也降低了持這些論調的人士的格局。

    版主回覆:(03/20/2009 09:51:30 AM)


    謝謝您幫我做了說明。我實在懶得回應樓上的留言。

    回覆刪除
  36. 版主這篇文章小弟拜讀已久,語言的階層意識真的很有意思。

    小弟是完電子合成音樂的,最近翻做了篤姬時代,薩長土為主的官軍討伐幕府所作的軍歌宮さん宮さん,開頭順便用初音未來以薩摩腔講了一段台詞,是我根據看影片的印象,自己抓音做出來的,如果有人精通薩摩腔,請幫我聽看看有沒有道地XD

    http://magicdesign.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20.html

    另外關於閩南語跟現代國語用種族一刀切是很失真的,我雖然也比較認同閩南語作為「河洛話」的這種說法,儘管如此,但不可否認,閩南語的文言層,可是唐朝北方已經經過第一次胡化的北方人帶來的,其中著名的開漳聖王陳元光,還可能是鮮卑貴族侯莫陳氏的後裔。閩南語仍然有樓樓上所謂的胡話元素,跟國語的差別只是胡化程度比較淺,而且語言胡化不見得不好。

    至於北方官話,當然有更多胡化的色彩,畢竟北魏還是有心推胡人去學漢文的,唐以後的外族反而都比較有文化上的強勢,北方官話受到蒙古語或女真語等相當的影響,例如「小人便是白虎山前莊戶孔亮的便是」。(《水滸》五十八回),「我乃是觀音弟子木叉行者的便是」。(《西遊記》二本七出),這種SOV、SVO兩體系語法的合體,甚至有SVO的:小生孫華,小字蟲兒的便是。(《元曲選‧殺狗勸夫》楔子白),女真話的部份,今天我們日常對話:「我白跑了一趟」、「做白工」,用「白色」描述做了「無效的事」,這是女真的文法邏輯非漢語固有的。

    回覆刪除
  37. 閩南語的存古程度是沒話說,好比日語中古典的京都腔,但古典也不能吃飯,閩南語一堆人說很古典很古典,但沒幾個人能用閩南語去唸四書五經,豈不丟臉?

    日本人講到古典文學,會想到京都腔,我國呢?一般人對古典文學會聯想到閩南語嗎?很抱歉只有受過私塾教育的耆老和國文師範體系的教授有此認識。真有心於閩南語的古典,那不該只放在嘴巴上講,然後借一堆外國文字寫閩南文,是要真心去追尋的。

    回覆刪除
  38. 受教了,這篇很不錯呢!有一些語言社會學的問題可以延伸討論

    回覆刪除
  39. 逛到這篇文章
    突然想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倒幕」成功後
    明治維新時期大舉任用長州、薩摩藩的子弟
    不單明治時期的總理大臣、陸軍元帥
    就連當時的內閣閣員也大多是兩藩的人出任
    在這種情形下,內閣開會所用的語言是關東腔呢
    還是兩藩的方言?

    回覆刪除
  40. 交響情人夢裡頭的野田妹, 說的一口可愛又奇特的日語.有誰知道那是何種腔調, 還是她故意做怪自己發明的?

    回覆刪除
  41. 久遠的論述不符合聲韻學
    閩南語保留古漢語特徵 但不等於是古漢語
    就像孫子的眼睛像爺爺 但不能說孫子就是爺爺

    回覆刪除
  42. 其實每種漢語均可能在某一方面會比其他漢語存古,
    例如有人眼睛像爺爺、有人齒列像爺爺...,
    例如某人所謂"元滿湖人"說的普通話一樣在一些方面較之他漢語更存古,

    引述自鄭張尚芳:
    "...現今普通話也含有古音。它有兩點是南方話比不了的,一是鼻尾韻前的元音多念古音,如“干康工根恩因溫”等基本未變。因為元音后面帶尾受阻就變得慢,不受阻的自由元音才變得快。二是“假甲交江監”、“夏瞎孝巷咸”這類音韻上稱“牙音二等”的字讀j、x,是聲母后帶i介音造成的,由古代帶r音的復聲母變來,南方話則不帶i跟g、h沒有區別。這兩點都比南方方言老..."

    語言的使用並非是排他性的,
    沒有必要為了一種語言的復興去製造另一種語言該被貶抑的理論基礎,
    如果還試圖連結到某種語言使用者的血統做文章,是赤裸裸的歧視,
    我很確定這不在言論自由的保障範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