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私刑


美國內戰結束之後,黑奴獲得解放。不過,南方還是有很多白人看黑人不順眼,常伺機找藉口修理黑人。這股私刑風氣從 19 世紀末延燒到 20 世紀初。許多黑人只不過是不小心瞄了白人一眼,甚至是看起來太聰明了點,就被白人拖到樹林裡或大街上,輕則拷打、剁指頭,重則殺害。據估計,從 1890 年到 1919 年間,共有 1748 個黑人遭殃。平均每 6 天就發生一起私刑案件。



先前提到自殺具有正向的空間效應。亦即,鄰近地區發生的事情,可助長本地產生同方向之變動。然而,美國南方私刑的現象,卻是個負向空間效應的例子,因此顯得格外稀奇。也就是說,鄰近地區若發生私刑案件,則本地發生私刑案件的機率大為降低。由於正向的空間效應會造成聚集型態,而負向的空間效應則會造成分散 (dispersed) 型態。美國南方私刑的分布看起來相當分散,這似乎是負向空間效應的一個暗示。

Tolnay、Deane 與 Beck 的研究,證實了美國南方私刑的負向空間效應。首先,他們追出 1890~1919 年間美國南方十州私刑案件的時間與地點。接著,他們建立一個空間效應變數,稱為「私刑暴露」(lynching exposure),其定義如下:

LEi = Σ(Lj / Dij)

LEi:郡 i 的私刑暴露
Lj:過去五年內郡 j 的私刑案件數
Dij:郡 i 與郡 j 的距離

換言之,當其他地區的私刑案件愈多,或這些案件愈靠近本地,則本地的「私刑暴露」愈高。倘若私刑具有正向空間效應,則愈高的「私刑暴露」將助長本地發生私刑;反之,則抑制本地發生私刑。當然,他們的模型也控制了各地的社會經濟條件。影響力最大的控制變數有二。其一,黑人人口比例愈高的地區,愈容易發生私刑案件。其二,棉花種植面積比例愈高的地區,也愈容易發生私刑案件。這是因為種植棉花的農場過去最依賴黑奴,故農場主人最想給黑人一點顏色瞧瞧。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私刑暴露」與私刑案件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他們的解釋是:一方面,當鄰近地區發生私刑案件後,白人容易認為已達到恐嚇黑人的效果,因此短期內不再採取行動。另一方面,黑人知道附近又有同伴遭殃,於是皮繃得更緊一點,避免觸犯白人,結果降低私刑發生的機率。


延伸閱讀:
Tolnay, Stewart E., Glenn Deane, E. M. Beck (1996) Vicarious violence: spatial effects on southern lynchings, 1890-191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2(3), 788-8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