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臺灣的都會區


正當 2010 年人口普查開始籌備之際,目前官方所採用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居然仍是根據 1990 年人口普查資料劃定的。甚至,主管機關主計處表示他們沒有修訂之意願。為了避免都會區與現實脫節,我只好憑一己之力,採用主計處的規則界定 2000 年更新版。

必須強調的是,都會區的劃分沒有唯一版本。但無論是什麼版本,都得根據明確的「規則」來界定。換言之,如果別人採用跟你一樣的規則,也能界定出跟你一樣的結果。這樣才不會淪為各憑感覺說話。不同的研究需求,可能適用不同的版本。像是我在〈臺北的都市結構〉中採用的版本,就跟這裡的不同。這裡所展現的版本,是仿照主計處的規則界定出來的結果。

劃分都會區的基礎,乃先界定「都市性聚居地」。主計處的規則如下:

1. 就業男性中 70% 以上為非農業就業,且其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 300 人以上者。
2. 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 2000 人以上者。
3. 雖未合前二項標準,但其地區內有下列都市化之建物或設施三種以上者:
  (1) 政府行政機關 (構)
  (2) 警察局、分局、派出所
  (3) 車站 (鐵公路分站以上,不含招呼站)
  (4) 國小以上之學校
  (5) 郵局或電信局 (不含代辦所)
  (6) 醫院、診所 (具有五張病床以上者)
  (7) 影劇院
  惟山地鄉之村里,若僅具第 (2)、(3)、(4) 項都市化設施時,則不列為聚居地。
4. 雖不合前三項條件,但其界線四周四分之三以上為具有前三項條件之村里所包圍者。

下圖為根據 2000 年人口普查資料,僅考慮規則 1 與規則 2 的結果。這已算是低估,然而除了嘉南平原,大部分平地都成為都市性聚居地。這樣的規則未免太寬鬆了。因為 2000 年臺灣就業男性中從事農業者僅剩 9%,太容易超過 70% 的非農門檻。




為此,我對主計處的規則做了一些修正。我只考慮兩個規則,但標準從嚴:

1. 就業人口中 85% 以上為非農業就業,且其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 500 人以上者。
2. 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 2000 人以上者。

我不再將就業條件限定為男性。2000 年就業人口從事農業的比例比 1990 年少了一半,因此我將非農門檻拉高到 85%,同時將人口密度門檻拉高到 500 人。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是 85% 而不是 84%、86%,為什麼是 500 人而不是 400 人、600 人?是的,沒什麼不可以。你當然可以用不同的數字,界定出不同的版本。



主計處的都會區劃分規則為:

1. 都會區係指在同一區域內,由一個或一個以上之中心都市為核心,連結與此中心都市在社會、經濟上合為一體之市、鎮、鄉 (稱為衛星市鎮) 所共同組成之地區,且其區內人口總數達 30 萬人以上。
2. 中心都市:都會區內之中心都市,須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1) 人口數達 20 萬人以上。
  (2) 居民 70% 以上居住在都市化地區內。
  (3) 就業居民 70% 以上是在本市、鎮、鄉工作。
3. 衛星市鎮:在一個區域內,中心都市界限以外的市、鎮、鄉,合於下列條件之一者,劃定為衛星市鎮,但不與中心都市或其所屬之衛星市鎮相毗鄰者,應不視為衛星市鎮。
  (1) 該市鎮鄉內之就業居民,至少有 10% 通勤至中心都市工作者。
  (2) 該市鎮鄉內之就業居民,通勤至中心都市未達 10%,但在 5% 以上;且其居民有 40% 以上是住在與其中心都市相連之聚居地者。
  (3) 均未達 (1)、(2) 兩項之標準,但其四面皆被衛星市鎮包圍者。
  (4) 若一市、鎮、鄉依其就業居民通勤比率,同時可劃入兩個相異都會區時,則以通勤比率較高者為準,若比率相同時,則以距離中心都市較近者為準。

界定結果如下:

臺北都會區
中心都市:臺北市
衛星市鎮規則 (1):板橋、三重、中和、永和、新莊、新店、淡水、汐止、瑞芳、土城、蘆洲、五股、泰山、林口、深坑、石碇、坪林、三芝、石門、八里、平溪、雙溪、貢寮、金山、萬里、烏來、基隆市
衛星市鎮規則 (2):樹林、三峽、鶯歌
衛星市鎮規則 (4):鶯歌通勤至桃園的比例高於臺北市,歸入桃園中壢都會區。
人口:6,669,046

高雄都會區
中心都市:高雄市
衛星市鎮規則 (1):鳳山、林園、大寮、大樹、大社、仁武、鳥松、橋頭、彌陀、梓官
衛星市鎮規則 (2):岡山、燕巢、永安、屏東
人口:2,657,737

臺中都會區
中心都市:臺中市
衛星市鎮規則 (1):沙鹿、潭子、大雅、烏日、大肚、龍井、霧峰、太平、大里
衛星市鎮規則 (2):豐原、清水、梧棲、神岡
人口:2,206,690

桃園中壢都會區
中心都市:桃園、中壢
衛星市鎮規則 (1):大溪、八德、平鎮
衛星市鎮規則 (2):鶯歌、楊梅、蘆竹、大園、龜山、龍潭、新屋、觀音
衛星市鎮規則 (4):鶯歌通勤至桃園的比例高於臺北市,歸入桃園中壢都會區。
人口:1,881,665

臺南都會區
中心都市:臺南市
衛星市鎮規則 (1):西港、七股、安定、仁德、永康、湖內、茄萣
衛星市鎮規則 (2):新化、善化、新市、歸仁、關廟
人口:1,328,223

新竹都會區
中心都市:新竹市
衛星市鎮規則 (1):竹北、竹東、新埔、芎林、橫山、北埔、寶山、峨眉、竹南、頭份、三灣
衛星市鎮規則 (2):新豐
人口:889,219

嘉義都會區
中心都市:嘉義市
衛星市鎮規則 (1):民雄、水上、番路
人口:415,858

彰化都會區
中心都市:彰化
衛星市鎮規則 (1):秀水、花壇
衛星市鎮規則 (2):和美、線西
人口:403,823


需要說明的是,我將彰化都會區獨立出來。因其人口規模與嘉義都會區相當,且其與臺中都會區的聯繫不夠強。除了彰化通勤至臺中市的比例剛好 5%,其餘鄉鎮均未滿 5%。

顯而易見,臺灣大部分的人口與經濟活動都集中在三大都會帶。臺北、桃園中壢、新竹三個都會區連成北部都會帶;臺中、彰化兩個都會區連成中部都會帶;臺南、高雄兩個都會區連成南部都會帶。

11 則留言:

  1. 很精彩的判斷,不過對其中一點十分感興趣呢
    請問您分析中,通勤自衛星市鎮通勤至都心區域的資料是取自?
    全台灣交通旅次普查……有這樣的資料嗎?若真的有那我還真是太過打混了Orz

    版主回覆:(11/10/2010 07:57:15 AM)


    2000年戶口及住宅普查。

    回覆刪除
  2. 您好,
    我是一家療養院的醫師,
    因為從事醫療服務的研究,
    是否可以在我寫給衛生署的報告中引用您所繪製「台灣的都會區」地圖?
    請您惠予同意。感謝。
    周孫元
    mgztc588@typc.doh.gov.tw

    版主回覆:(10/22/2008 03:53:13 AM)


    可以。

    回覆刪除
  3. 您好,我正在做一份有關消費者分析的報告,不曉得是否能引用您的資料,且想請問您的資料(人口數)是民國幾年的資料呢?謝謝^^

    回覆刪除
  4. 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自99年12月25日起停止適用
    1.「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於民國74年訂頒,目的在於統一政府統計之地區分類,內容包括聚居地分類、都市化地區分類、都會區分類及區域分類等4項,自82年7月第一次修訂迄今近17年,各項分類已不合時宜。
    2.鑑於國際上並無通用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且各機關習慣以行政區域發布統計資料,加以編修作業不符成本效益,故停止適用本分類。

    回覆刪除
  5. 新竹都會區是否應包括湖口鄉?

    就實際經驗居民生活依賴新竹市,若因區內有工業區而使中心都市工作人口比例低,也應該符合四周被衛星都市包圍的定義(若依您的分類,新豐及新埔均屬新竹都會區)。

    直觀生活經驗中,新竹都會已建區應以竹市為中心,向北沿省道及高速公路至竹北、湖口、新豐,向南沿二高吞噬寶山並延伸到竹南頭份,向東則沿頭前溪至芎林竹東。

    湖口竟不屬於新竹都會區?難道竟算獨立市鎮?


    版主回覆:(11/15/2008 02:37:19 AM)


    把湖口鄉納入新竹都會區也許是合理的。不過那得更改遊戲規則。而遊戲規則一改變,其他都會區的範圍也可能跟著變。

    回覆刪除

  6. 您是不是忘了楊梅?


    回覆刪除
  7. 您好:
    我是高中地理老師,想引用您的地圖在教學投影片上,請惠予同意~謝謝~

    版主回覆:(11/12/2010 11:44:05 AM)


    沒問題。

    回覆刪除
  8. 您好:
    我覺得這個圖很棒,想請問「各村里」非農業就業人口數,您是從哪裡取得資料的?我查詢2000年戶口及住宅普查,尚未看到有各村里之資料,多半是以各縣市為統計單位。謝謝!

    回覆刪除
  9. 您好:
    我是國中地理老師,我覺得這張地圖做的很棒,清楚標示了台灣都會區、次都會區的分布與範圍,想請問是否能允許將這張地圖運用於教學呢?謝謝

    回覆刪除